首页 百科知识 董明珠:改变格力与整个行业

董明珠:改变格力与整个行业

时间:2024-01-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那些货,董明珠讨了足足40天的债,其中的艰辛和委屈只有她自己最明白。从此“先款后货,决不赊账”,成了董明珠为自己设立的第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一个企业甚至整个行业,都将因董明珠而改变。同年10月,董明珠结束了为期3年的业务员生涯,回到珠海格力电器总部。董明珠坚持自己与经销商的合作原则。那时董明珠正生病休息,但她放不下格力,每天保持跟各级经销商的密切联络,关注市场销售状况。

董明珠:改变格力与整个行业

世事如棋局,变幻莫测。

1990年,董明珠加入格力的前身——海利空调器厂,成为一名最普通的业务员。那个时候,她可能没有想到,未来的某一天,自己会成为格力的副董事长、总裁,演绎一个现实版“从士兵到将军”的传奇故事。

她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杰出创业女性”荣誉称号获得者;

她当选2006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她两度上榜美国《财富》杂志全球最具影响力商界女强人50强;

她位列美国《福布斯》杂志“2007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女性”前100名;

…………

当时年已36岁的董明珠,放弃对稳定工作的固守,带着对第一枝春芽的渴望,沐浴着改革的春风,走进了新时代的春天。“董明珠是一位有着传奇色彩的市场营销高手,从1995年至今,她领导的格力连续9年销量、销售收入和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同行业之首,纳税超过25亿元。其独创的区域销售公司模式,被经济界和理论界誉为‘21世纪经济领域的全新革命’。”业内对她有着高度评价。

了解董明珠的营销之道,要从她36岁进入营销行业的第一天说起。

1990年,36岁的董明珠独自一人来到广东闯荡。最开始,她去了深圳,在一家化工厂工作,但喧嚣的深圳似乎和自己追求的生活有些差距,倒是珠海湾湛蓝的海水让董明珠精神为之一振。董明珠应聘来到一家投产不久、年生产约2万台空调,年销售额只有不到3000万元的国有企业——海利空调器厂(格力的前身)。

董明珠回忆:“当时做营销有三大特点,首先就是喝酒吃饭,要不就是吹牛,还有一个就是利用性别特点。这些对我来说都不合适。我想,做营销就该脚踏实地,让别人产生一种信任感。”

董明珠跟着一位老业务员熟悉了几个月的业务后,就被派到安徽,负责协助开拓市场。迎接董明珠的是一件颇为棘手的事情——向一个欠了42万元货款的经销商讨债

任凭董明珠多次上门,欠债的经销商依然不闻不问,只管自己看报品茶连水都不给倒一杯。在用尽了各种推诿手段后,刁蛮的经销商干脆对董明珠避而不见,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这反而激起了董明珠的斗志,她天天到门口去“堵”,终于有一天把他堵在了办公室。董明珠用几乎失控的声音大叫“你要么还钱,要么退货。否则,从现在开始,你走到哪里我跟到哪里,不信咱们走着瞧!”

为了那些货,董明珠讨了足足40天的债,其中的艰辛和委屈只有她自己最明白。在货物装车启动的瞬间,她忍不住从车窗伸出头,对着该经销商大喊:“从今往后,再也不和你这种人做生意!”说完,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从此“先款后货,决不赊账”,成了董明珠为自己设立的第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我不管其他公司怎么样,格力就是这个规矩。即使100次撞墙头破血流,我也要撞第101次。”

一个企业甚至整个行业,都将因董明珠而改变。

1992年,董明珠在安徽的销售额突破了1600万元,她一个人的销量占了整个公司的1/8。一个神奇的“营销女皇”呼之欲出。

1993年,董明珠把格力在江苏的销售额翻了10倍,加上安徽市场的部分,董明珠一个人做了5000万元,占了整个公司销售额的1/6。

1994年,格力在江苏的销售额增长到1.6亿元,与春兰、华宝并列三强董明珠一个人占了总销售额的1/5。同年10月,董明珠结束了为期3年的业务员生涯,回到珠海格力电器总部。

1995年,对于已过不惑之年的董明珠来说,意义非同寻常。这一年,她成为格力经营部部长。她笑言,这一年老了10岁。(www.xing528.com)

董明珠说,推销和营销不同,推销是交易,而营销更多的是培育市场。在多年的营销实践中,被董明珠拒绝过的经销商数不胜数,他们要么因为不能履行格力先付款后发货的原则,要么是因为经营理念存在分歧。

有一天,一个年销售额达1.5亿元的大经销商,来格力厂部要求特殊待遇,自恃财大气粗,语气中透着不容商量的傲慢。董明珠非但没有理他,反而狠狠反击——将这个大经销商开除出格力经销网。这样的做法让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一个位子还没有坐稳的销售经理,一天之内,竟莫名其妙地扔掉1.5亿元的年销售额。

“应该控制大经销商而不是被大经销商控制,所有的经销商都应该平等竞争,按照各自的销售规模享受待遇。”董明珠坚持自己与经销商的合作原则。这就是董明珠,只要违犯原则,谁来了都没用。这场风波之后,格力所有的经销商都服了。

1996年,国内空调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产量严重供大于求。加之当年夏季我国南方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严峻环境让各个厂家的空调积压率居高不下。

科龙率先挑起降价大旗,一款空调从6400元直线降到4280元,春兰、华宝等也随即跟进。格力的经销商们看着其他品牌纷纷“跳水”,压力很大,一时间,要求格力降价的经销商电话络绎不绝。

那时董明珠正生病休息,但她放不下格力,每天保持跟各级经销商的密切联络,关注市场销售状况。通过对局势的认真分析,董明珠认为,消费者首先要的是好产品,然后希望有好价格。如果格力的质量能支撑价格,消费者应该不会因为格力空调贵几百元而放弃格力。

格力最终同意董明珠的意见,向各地经销商明确表态:格力的空调一分钱不降!与此同时,格力也调整了营销策略,放弃跌价最厉害的一匹分体机,把生产和营销重心向技术含量高、利润丰厚的柜机转移,以求获得更多的额外利润,避免恶性竞争

1996年空调大战的结果是:华宝被科龙收购;杭州东宝萎靡不振,最终被伊莱克斯收购。格力坚持不降价的措施却收到奇效,以97万台的总销量首次登上空调冠军的宝座。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格力当年在“全国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评价”和“售后服务评价”上均位居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冠军。

按照惯例,年终结算时,格力拿出1亿元,奖励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的大小经销商。经销商们无不欢欣鼓舞,誓与格力共进退。

没有规则,游戏难以持久;没有战略战术,整个秩序都将混乱。深谙营销之道的董明珠,一直在思索格力的模式之变。

1997年,格力在湖北的几家经销商发生的“内耗”事件,给了董明珠很多启发。当时格力在武汉有4家经销商,由于竞相向湖北及周边市场低价倾销,一番火并之后,其中两家经销商奄奄一息,另外两家也元气大伤。

4家经销商的“叛乱”让董明珠思索:若格力和4家经销商联合组建一家销售公司,将各自利益进行整合,内战从何而起?经过沟通,董明珠的想法得到4家经销商的认同。1997年11月,格力新模式下的第一家销售公司——湖北公司成立。次年,湖北格力销售额突破5亿元,各经销商也按照约定获得丰厚的分红利润。

这种由格力与当地经销商建立利益共同体的“区域性空调销售公司”模式,迅速被董明珠复制并推向全国。依靠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执行力度,格力的市场份额稳步提高。

此后10余年,无论国内空调市场如何风云变幻,董明珠认准“格力模式不离不弃。“格力模式”的优势逐年显现,竟成为部分一二线空调品牌纷纷效仿的模板。

擅长营销,可能和董明珠典型的狮子座性格有关——倔强固执、不肯认输,渴望被别人尊重。在董明珠的字典里,几乎没有“社会关系学”这个词,即便是亲信——她的哥哥来求她办事也不例外。在崇尚中庸之道的中国,董明珠这种咄咄逼人的风格让她显得与周围有些格格不入。

在董明珠的精神世界里,读书是她为数不多的喜好之一。书中有她向往的生活:“书里的人是人,我们也是人,为什么不能像书中人一样生活!”抛开空调市场的血雨腥风,唯有生活让董明珠倍感珍惜:“我相信爱情、生命和自由,向往小说中完美、浪漫的生活。”

浪漫的生活终究要回归平淡,在平淡中打造格力的营销王国,才是董明珠生活的真实场景。根据格力2009年度报告,副董事长、总裁董明珠持股1410万股,身价约3.36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打工女皇”。

成功只属于过去,对于董明珠这位“商界铁娘子”来说,笑到最后,才意味着笑得最好。试看董明珠如何运筹帷幄,巧妙布局,将格力营销做到更高的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