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孩子的成长需要独立,不是你的复印件

孩子的成长需要独立,不是你的复印件

时间:2024-01-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孩子不是你的复印件相信父母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想让孩子长大,又舍不得他们长大,害怕孩子长大独立后与我们分离,于是希望他们永远被保护在我们的羽翼下。案例中的妈妈对小林一切都包办代替,孩子在生活中已经没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思想,成为了父母的“复印件”,客观上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其实,让孩子自己吃饭并不是容易的事,开始孩子闹,不愿意自己吃,但是孩子要成长,必须自己自立。

孩子的成长需要独立,不是你的复印件

孩子不是你的复印件

相信父母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想让孩子长大,又舍不得他们长大,害怕孩子长大独立后与我们分离,于是希望他们永远被保护在我们的羽翼下。当孩子从嗷嗷待哺到长大成人时,父母们会欣慰,同时也会不舍,望向孩子的眼神就会越来越焦虑。为了“享受”孩子对自己的需要,父母们对孩子的任何事情都是全权打点,小到削铅笔、洗衣服,大到填报志愿,都要大包大揽。这样的结果如何呢?让我们来看小林在妈妈“宠爱”之下会怎么样呢?

“妈,我吃一根香蕉行吗?”小林问妈妈。

“你这孩子怎么这样?香蕉是咱们家的,想吃就自己拿,非问我行不行,是想要我帮你拿吗?”妈妈一听小林又为这种小事“请示”就来气。

在家里,像这种事情小林每次都小心翼翼地问妈妈,其他的大事,没有家长的允许,她根本不会去做,甚至连想都不想,如果妈妈哪天不在家,小林就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过。

有一天,妈妈和小林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小林,你为什么上学?”“你们让我上,我就上了,我也说不好。”“那你今后想做什么?”“我不知道,你们说呢,你们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那你说说看,你有什么特长和爱好?”“我也不知道。”妈妈看小林难受的样子,就不再说什么了。这孩子,说老实,真老实;说听话,真听话;说省心,真省心。可他就是一点也不没有自己的主见。不过小林的妈妈很快说服了自己,孩子还小,什么事都有父母,自己好好学习就行了,别的事,先别管吧。真要什么事情都让孩子操心,要父母干什么?孩子大了,参加工作,结婚了,肯定就会自己操心了,现在我们多替孩子想,多替孩子做,应该的。小林的妈妈安慰自己。

案例中的妈妈对小林一切都包办代替,孩子在生活中已经没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思想,成为了父母的“复印件”,客观上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孩子在这种疼爱下永远长不大,而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怎么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呢?

孩子长大的过程中,会经历两个性格独立发展期,第一个是两岁的时候,第二个是十二三岁的时候。这两个时期的发展非常关键,想让您的孩子更好地生活,父母们就应该帮助孩子向外独立去探索,越爱孩子就越不能让他在温室里躲避风雨的侵袭。在这两个时期,父母对孩子需要有更大的耐心,允许和鼓励孩子走出家庭的小世界,只有深深扎根在生活的土壤里,把成长的权利还给他们,帮助他们成长,孩子的未来才能绽放得更加璀璨夺目!

还有的父母,喜欢把自己今生无法实现的梦想全部加给孩子,父母当年想当作家、诗人、画家音乐家,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如愿。这终身的遗憾想在下一代身上去弥补,去实现,不管孩子愿不愿意,有没有兴趣,自作主张安排孩子的人生路。这会让孩子感到痛苦和压抑,一生都无法过得开心。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状况,家长在平时可以注意以下两点:(www.xing528.com)

一、不要过分对孩子“慈爱”

很多时候,父亲一直扮演坏人的角色,他像凶猛的狮子一样,对孩子的错误严加惩罚。不管是贪玩忘记写作业还是忘记跟邻居打招呼,父亲要么用严厉的眼神盯着孩子,要么用沉闷的声音指出孩子的不对。孩子的妈妈有时无法做到果断和坚决,这个时候,就需要父亲们用“爷们”的力量,“残忍”地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地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和挫折。对孩子无原则的慈爱,容易滋生孩子唯我独尊的心理,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一样。

小飞的爸爸在他一岁半的时候就不给他喂饭了,爸爸为小飞准备了一张单独的小桌子,每次吃饭的时候放上小勺和小碗,让他自己吃。刚开始的时候,小飞很不习惯,把桌子和自己的衣服都弄得脏兮兮的,小飞的爸爸替他擦干净后接着让孩子自己吃。这样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孩子还是会把饭粒撒得满地都是,小飞的爸爸想,可能是孩子知道有爸爸给他擦,所以吃饭不注意。于是,小飞的爸爸不再给他擦了,而是把餐巾纸递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擦。现在,只要小飞吃东西,他都会自觉地拿好纸巾,弄脏了就小心翼翼擦掉,有一次,家里的餐巾纸没有了,爸爸对小飞说:“宝贝,今天我们家没有餐巾纸了,你吃饭注意一点,不要撒了哦!”孩子朝爸爸眨眼睛,点了点头。那次,小飞真的一点都没撒,吃完饭还拉着爸爸看他的桌子,一脸骄傲和自豪。

其实,让孩子自己吃饭并不是容易的事,开始孩子闹,不愿意自己吃,但是孩子要成长,必须自己自立。聪明的你,一定知道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只有这样,当孩子有一天真正离开父母的时候,你才能放下心来,因为你已经给了他独立自主的性格,他可以独当一面了。

二、不要将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强加给孩子

有的父母经常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唉,爸爸这辈子算是完了,就看你的了。”这些父母一味地要求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既不会表达愤怒,也不怎么会表达爱,会经常压抑自己的愤怒和感情,习惯于以别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他们不敢和妈妈做直接的交流,因为在交流之前就已经在脑海里出现了妈妈勃然大怒的形象。就是这样轻而易举地,妈妈对孩子实施了精神控制,或者说是精神奴役。常说这句话的妈妈们请好好反思一下,“都是为你好”真的是为孩子好吗?

建言献策

自己动手,不依赖别人,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去做。有时候要把孩子的故意撒娇行为忽视掉,该狠的时候就得狠,不要只想着如何去帮孩子。你要相信,没有你的帮忙,孩子照样可以做得很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