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感染科临床必读:隔离的重要性与预防措施

感染科临床必读:隔离的重要性与预防措施

时间:2024-03-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隔离贾红宇一、隔离隔离是指将传染期间的传染病患者及带菌者安置在指定的地点,与健康人群分开,便于治疗和护理;同时,便于污染物的消毒,缩小污染范围,减少传染病的传播机会。穿隔离衣前,备齐所用物品,不易消毒的物品应放入塑料袋内避污;穿隔离衣后,只能在规定范围内活动。

感染科临床必读:隔离的重要性与预防措施

隔 离

贾红宇

一、隔离

隔离是指将传染期间的传染病患者及带菌者安置在指定的地点,与健康人群分开,便于治疗和护理;同时,便于污染物的消毒,缩小污染范围,减少传染病的传播机会。这样,既有利于防止传染病的蔓延,又有利于传染病患者的康复。

二、隔离消毒的原则

1.明确清洁与污染的概念,病室门口和病床要悬挂隔离标志。门口备有浸泡手的消毒液和洒有消毒液的擦鞋垫及专挂隔离衣用的衣钩等设置。

2.进入隔离区按规定戴工作帽、口罩及穿隔离衣。穿隔离衣前,备齐所用物品,不易消毒的物品应放入塑料袋内避污;穿隔离衣后,只能在规定范围内活动。

3.病室内每日需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一次,或用消毒液喷洒消毒。每晨用1%氯胺溶液或其他消毒液擦拭病床及床旁桌椅

4.病室内污染物品必须先经消毒,再行清洁处理。任何物品均不可放在地上。已经在地上或落地的物品应被视为污染,必须经过消毒后再用。患者接触过的用物须经严格消毒后方可递交。患者的信件、票证、书籍等须经熏蒸消毒处理后才能重新使用。

5.患者的传染性分泌物经培养三次,结果为阴性或确已渡过隔离期,经医生开出医嘱解除隔离。病室所有物品必须终末消毒。

6.终末消毒应分类进行。将布类包好并注明隔离用物,送洗衣房消毒清洗;茶壶、脸盆、痰杯煮沸消毒;被褥、枕芯暴晒6h或晾在阳台24h;用通风或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必要时以福尔马林熏蒸消毒,熏后通风,再以1%氯胺溶液擦拭床位。

三、隔离的种类及要求

一般传染病的隔离措施基本要求如下。(www.xing528.com)

1.接触患者时,戴口罩、手套和穿隔离衣。

2.接触患者污染物后以及护理下一位患者之前均要洗手。

3.污染物品应彻底消毒后弃去,实施无害化处理。

我国大多数医院实行的是以传染病类别为特点的系统隔离法。该系统隔离法既重视了病原体的特性,又考虑到传播途径的切断,比以往采用的以发病为特点的隔离法有所改进。具体隔离方法如下:

1.呼吸道隔离(蓝色标志):除上述一般隔离措施外,不要求穿隔离衣、戴手套;相同病种可同住一室,床间距合适;痰具每日消毒;病室每日通风至少3次;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2次;保持适宜的室温、湿度。适用此种隔离方法的疾病有百日咳麻疹、腮腺炎、流感和流脑等。

2.消化道隔离(棕色标志):同病种患者同住一室,也可与不同病种患者同住一室,但患者之间必须实施床边隔离;患者生活用具专用,用后消毒;室内保持无蝇、无蟑螂。适用此种隔离方法的疾病有霍乱伤寒痢疾阿米巴病、脊髓灰质炎、甲肝、戊肝、艰难梭菌性腹泻和病毒性胃肠炎等。

3.严密隔离(黄色标志):患者住单间房;禁止随意开放门窗;患者不得离开病室,禁止探视和陪住;将污染敷料与物品装袋、贴标签,严格消毒处理;病室每日消毒。适用此种隔离方法的疾病有SARS、甲型H1 N1流感、白喉、肺鼠疫、播散型带状疱疹、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和肠球菌感染等。

4.接触隔离(橙色标志):与一般隔离要求基本相同。适用此种隔离方法的疾病有水痘、疱疹、脓毒败血症及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等。

5.血液/体液隔离(红色标志):接触患者或其血液/体液时要戴手套、穿隔离衣;若皮肤接触了血液/体液,要立即清洗;一次性注射用品用后须消毒、销毁处理,避免损伤工作人员皮肤;血液污染室内物品表面时,立即用含氧制剂消毒液清洗消毒。适用此种隔离方法的疾病有乙肝丙肝、H IV、梅毒、钩体病、回归热、登革热黄热病和鼠咬热等。

6.引流物/分泌物隔离(绿色标志):污染物弃去时装袋、贴标签、送消毒处理后丢弃。可不设隔离室,不戴口罩,污染工作服时才穿隔离衣,接触污染物时戴手套。

7.结核杆菌隔离(AFB隔离,灰色标志):隔离室门窗关闭,有特别通风设备,同疗程者可住同一室;接触患者或污染后及护理下一位患者前应洗手,可不戴手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