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雅可布逊学派的区别特征学说

雅可布逊学派的区别特征学说

时间:2024-03-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51年,雅可布逊、根那尔、范特、哈勒等人,在他们合写的一篇论文《语音分析初探》中,提出了对分法理论以及区别特征学说。雅可布逊的音位对分法理论提出后,世界各国语言学家纷纷引用和评论。

雅可布逊学派的区别特征学说

第四节 雅可布逊的区别特征学说

布拉格学派的另一个代表人物雅可布逊移居美国后,于1938年7月在比利时的根特城举行的第三届国际语音学会议上,提出了能否把音位对立归并为二项对立的问题。他认为,任何语言的音位对立都是以对分法为基础的,因此,音位的多项对立可以归并为二项对立。1951年,雅可布逊、根那尔(C.Gunnar)、范特(M.Fant)、哈勒(M.Halle)等人,在他们合写的一篇论文《语音分析初探》(Preliminaries to speech analysis-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and their correlates)中,提出了对分法理论以及区别特征学说。他们认为,一切语言的音(无论元音或辅音)都可以根据它们的生理的或声学的特性,用对分法分成一对对的“最小对立体”(minimum pairs)。例如,元音的舌尖有高-低的对立,辅音的发音方法有清-浊的对立等等。他们把这些最小对立体归纳为12对区别特征(distinctive features),并且指出,世界上各种语言都可以用这12对区别特征加以描述。

这12对区别特征是:

(1)元音性/非元音性(vocalic/non-vocalic):如a-p。

(2)辅音性/非辅音性(consonantal/non-consona/ntal): 如p-a。

(3)鼻音/口音(nasal/oral):如m-p,n-t,y-k。

(4)聚集/分散(compact/diffuse):如e-i。发宽元音e时,频谱中心能量集中,发窄元音i时,频谱中心能量分散。

(5)突发/延续(interrupted/continuant):如p-f,b-v。

(6)粗糙/圆润(strident/mellow):如s-θ。发s时,发音狭缝边缘粗糙,发θ时,发音狭缝边缘光滑。

(7)急停/非急停(checked/non-checked):如p?-p。发p?时,气流突然减弱;发p时,气流逐渐减弱。

(8)浊音/清音(voiced/voiceless):如v-f,b-p,σ-θ。

(9)紧张/松弛(tense/lax):如k-g。发k时,语音有一定的稳定阶段,发音器官肌肉比较紧张;而发g时,语音的稳定阶段较短,发音器官肌肉松弛。

(10)钝音/锐音(grave/acute):如m-n。发m时,频谱的重心在低频区;发n时,频谱的重心在高频区。

(11)降音/升音(flat/plain):如u-。发u时,频谱中的高频成分比发i时降低或减弱。

(12)升音/平音(sharp/plain):如dj-d。发dj时,频谱中的高频成分比发d时升高或加强,而且,发dj时,舌部上抵硬颚,产生颚化作用。

传统的任何多项音位对立都可以归纳为上述的二项对立。因此,区别特征理论成为音位分析的基础。

对分法原则使我们有可能通过逻辑描写来鉴定音位。逻辑学排中律规定:如果某一物体不属于A类,便属于非A类。我们可以根据上述区别特征,对于具体语言中的所有音位,采用排中律来鉴定。如某一音位具有二项对立中的前项特征,记以“+”号;具有二项对立中的后项特征,记以“-”号。这样,便可作成一个矩阵表,作为对这种语言每一音位的区别特征总和的描述,这样的矩阵表也就是这种语言的音位模式。

例如,英语的音位模式如表3-1。

表3-1 英语的区别特征矩阵表

音位的区别特征学说,指同了构成语言音位的最基本的特征,这与现代物理学中对物质结构的分析颇为相似。雅可布逊写道:“语言学分析及其得出的、不能再行分解的音位特征的概念,同现代物理学的研究成果有惊人的相同之处,物理学也正表明,物质具有粒子状结构,因为它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11)(www.xing528.com)

雅可布逊的音位对分法理论提出后,世界各国语言学家纷纷引用和评论。有的用以建立某种语言的音位系统;有的对于雅可布逊提出的12对区别特征加以修订;有的以此来设计语音的识别方案,用电子计算机来识别和筛选输入的语音;有的以此来进行语音合成,根据音位的基本的区别特征,在计算机终端输出字母或语音。

本章参考文献

1. R.Jakobson,über die phonologischen Sprachbünde,Travaux du Cercle Linguistique de Prague,4,1931.

2. N.S.Trubetzkoy,Gedankenüber das Indogermanen-problem,Acta Linguistica,Vol.Fasc.2,Copenhague,1939,P81-89;中译文见《国外语言学》,1984年第4期,雷明译。

3. H.C. Tpyбецкой,ОсновыФонолоrии,俄译本,Mockba,1960.

4.吴宗济:《语音的“区别特征”》(实验语音学知识讲话,五),《中国语文》,1979年第6期。

5.冯志伟:《特鲁别茨柯依和他的〈音位学原理〉》,《语文论集》第二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年。

【注释】

(1)见Travaux du Cercle Lingulstique de Prague,P234,1931.

(2)R.Jakobson,Notes autobiographiques de N.S.Trubetzkoy,Principles de phonologie.,Pxxvi,1949.

(3)H.C.Tpyбецкой,ОсновыФонолоrии,俄译本,第17页,Mockba。

(4)H.C.Tpyбецкой,ОсновыФонолоrии,俄译本,第18页,Mockba。

(5)H.C.Tpyбецкой,ОсновыФонолоrии,俄译本,第19页,Mockba。

(6)H.C.Tpyбецкой,ОсновыФонолоrии,俄译本,第22页,Mockba。

(7)H.C.Tpyбецкой,ОсновыФонолоrии,俄译本,第18页,Mockba。

(8)H.C.Tpyбецкой,ОсновыФонолоrии,俄译本,第13页,Mockba。

(9)H.C.Tpyбецкой,ОсновыФонолоrии,俄译本,第49-50页,Mockba。

(10)H.C.Tpyбецкой,ОсновыФонолоrии,俄译本,第270页,Moc-kba。

(11)R.Jakobson,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phonemic entities,TCLP,Vol.V,P213,194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