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先行后知:河上肇和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批注

先行后知:河上肇和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批注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摘自河上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先行后知知难行易——摘自毛泽东读河上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批注[解析]毛泽东的这两句批注是读河上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时留下的。河上肇是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1930年6月,李达等人翻译的河上肇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由昆仑书店出版;同年11月再版。该书上篇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先行后知:河上肇和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批注

[原文]

安朵拉托斯基在他所著的“列宁主义之理论与实践”的里面关于这一点,曾有所论及,他说:“思维为存在所决定……我们所应特别留意的,就是我们对于现实的社会关系,不可和人类头脑中所想象的社会关系(即人类的观念),拿来相混同,应该就社会关系的真实方面,加以究明。这两种事实的差异,我们试从历史上的各个发展阶段一步一步看去的时候,哪怕特定的社会关系是成熟而且实在的,而人类对于那种关系的意识却仍旧缺乏;而且我们就各个人自己所做的一切还不会详细的理解这件事说来,也就不难明白。最初,是关系成熟,然后意识发生,然后人类才理解关系……”

——摘自河上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先行后知知难行易(www.xing528.com)

——摘自毛泽东读河上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批注(见《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第474页)

[解析]

毛泽东的这两句批注是读河上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时留下的。河上肇(1879——1946)是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曾在日本翻译介绍马克思《资本论》,主要著作有《唯物史观研究》、《经济学大纲》等。1930年6月,李达等人翻译的河上肇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由昆仑书店出版;同年11月再版。毛泽东大约在抗战爆发之后,读了此书。该书上篇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该书在说明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的关系时,引证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学者安朵拉托斯基[现译阿多拉茨基(1878——1945),曾任苏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研究院院长,1932年起任苏联科学院院士]著《列宁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的一段论述。新的译文是:“思维是由存在决定的……应当善于按照现实的社会关系的本来面目来研究它们,而不要把这些关系同人们对它们的想象、同人的观念混淆起来。这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这一事实即使从下面一点也显然可以看出:在历史上我们处处可以看到,当社会关系在现实中正在成熟起来并且实际上存在着的时候,可以还不存在关于这些关系的意识,人们还不了解他们自身所作的这一切的全部详细情形。关系最先成熟,然后产生意识,人们才开始理解这些关系……”(《阿多拉茨基选集》,三联书店1964年版第407页)毛泽东在读这段论述时,则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角度来考虑观念与存在(客观事物)、观念与实践(行)的关系,写下“先行后知”,“知难行易”的话。知行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内容。宋明理学认为,“知先行后”,知是行的前提和依据,行来于知;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认为知与行同时产生,相辅相成。孙中山在总结革命失败的教训的基础上,认识到理论的重要性,认为传统思想中“知之非艰,行之唯艰”的说法不对,应是“知难行易”。主张知来源于行,先有事实和行动,然后才有言论和理论;知对于行有重要指导作用。孙中山对行的理解不是个人的道德实践,具有实践的意义。毛泽东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两句话,来表明他对观念与存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的理解,赋予这两句话以新的内容,即如同存在先于观念一样,人们的社会实践决定人们的认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才能获得认识;人们获得了科学的知识,对于社会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因而科学知识的获得具有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