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送审拷贝的制作流程的介绍

送审拷贝的制作流程的介绍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以上两个标准,译制片的送审拷贝制作同样是不能掉以轻心的。译制片的配光,与译制片制作原则一致,即要根据工作拷贝,使得最后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影像得到最大程度的还原,不遗漏、无缺失。这是决定译制片能否及时上映的关键环节。

送审拷贝的制作流程的介绍

第五节 送审拷贝的制作流程

根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对发行放映拷贝提出的要求,译制影片在制作上要与国产片一样,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技术国家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及相关标准。根据以上两个标准,译制片的送审拷贝制作同样是不能掉以轻心的。送审拷贝的制作主要包括制作画底(段翻)、合成、配光和鉴定四个环节。译制片的送审拷贝制作与国产片的制作过程基本上一致。

制作译制片画底。在第一节中,我们曾经提到过译制片的画翻底的两个特点:即带有说明字幕的画底和经过中间片制作完成的画底两个突出的特性。引进的进口片画底上的原文字幕、原文说明及第三种语言均为英文字幕,需要替换成中文字幕呈现给观众。因为这些字幕与对白字幕相比起来数量较少,在制作时仅需将拍好的说明字幕替换下来即可,这样的工作是一段一段的,在行业里也被称做段翻。

合成。合成是继字幕制作完成后制作送审拷贝的第一项工作。主要包括字画合成、声画合成两部分。在工作拷贝的参照下,将拍摄的对白字幕与画底同步,将画底和声底同步,为送审拷贝加工做好底片的准备工作。

合成作为送审拷贝制作的首要环节,对该工种具有十分严格的要求。由于胶片的齿格特性,使合成同样成为一项极为精细的活,要求字幕和声画完全同步,任何一格的误差都会使得印出的拷贝成为废品。

配光。送审拷贝制作的第二环节是配光。与所有电影主题的配光要求一致,配光作为一项技术工种,同样有着严格的操作章程。配光室在接到主题后,首先要在配光机上给出光号,然后做一两条试验,在颜色与标准片和工作拷贝相参照时,就开始第一校正。校正拷贝的配光要求(参照北京电影洗印录像技术厂执行GB/T28001:2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即:质量要求颜色还原,密度合适;颜色还原±5~10,密度±半个光,LAD控制标准在±0.13的范围,镜头与镜头之间颜色过渡自然。经过鉴定后的第一校正如果不予通过,还要进行二校、三校。直到颜色密度通过专业的鉴定人员认可为止。

译制片的配光,与译制片制作原则一致,即要根据工作拷贝,使得最后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影像得到最大程度的还原,不遗漏、无缺失。(www.xing528.com)

审查鉴定送审拷贝。在送审拷贝出厂前,要经过洗印厂内严格的审查鉴定。审查鉴定送审拷贝的队伍强大,主要由洗印厂质检科、配光员及译制片的制片三部分组成。他们各司其职,对送审拷贝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质检科的工作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电影发行拷贝技术质量规范》(2007年6月12日发布)中对于35mm电影发行拷贝的技术要求对送审拷贝的画面技术质量和声音技术质量进行鉴定。其中画面技术质量包括色彩及密度、清晰度、稳定性、清洁度、字幕诸要素都有明确的规定;声音技术质量包括模拟声声迹和数字立体声声迹还有其他项目,都有明确的规定。

配光员继续审查颜色和密度,看是否与配光时效果一致,以及与标准拷贝是否吻合。

现代译制片制作由于制片中心制的介入,制片要对整个译制片的各个环节负责,所以译制片制片审查译制的质量和内容,包括声画是否对位、字幕位置和内容是否准确、校正拷贝的颜色密度等。

标拷送审。厂内通过的审查鉴定拷贝,就可以送审了。这是决定译制片能否及时上映的关键环节。进口片的审查主要分为技术审查和内容审查,审查部门是由电影局、中影集团制片处、技术处、进出口公司联合审查。送审拷贝通过后,由电影局下发影片公映许可证,发行公司通知洗印单位进行批量拷贝生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