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黑木耳快速简便的制种方法,无需菌盖、木屑!

黑木耳快速简便的制种方法,无需菌盖、木屑!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种快速简便的黑木耳制种新方法常规法黑木耳段木栽培菌种多以扩叶树木屑为主要生产原料。对此,笔者经过多年的试验摸索,总结出了一种无需菌盖、木屑,快速简便的黑木耳制种新方法。发菌期应及时检查杂菌感染和菌丝生长情况,对菌袋破损、接种操作不严密造成杂菌感染的菌种要及时清除。木钉菌种的最佳含水量应控制在55%以内,或以低于木屑菌种含水量59%~10%较为适宜。

黑木耳快速简便的制种方法,无需菌盖、木屑!

一种快速简便的黑木耳制种新方法

常规法黑木耳段木栽培菌种多以扩叶树木屑为主要生产原料。因木屑菌种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原材料来源广泛、包装运输方便等优点,故此法一直沿用至今。木屑菌种虽然优点较多,但仍然存在着不足方面:一是厂家生产菌种的木屑多数来源于扩叶树木的粉碎,每年耗费大量的树木资源;二是点种时木屑菌种受人为和菌盖挤压,容易造成菌种损伤,降低菌种成活率;三是点种后需要专一加工好的木钉做菌盖,增加了点种环节和成本;四是菌盖在消毒环节中把关不严或不彻底,增加了杂菌感染的概率;五是发菌阶段若遇严重干旱或梅雨天气,菌种易失水老化或滋生杂菌失去生命力。对此,笔者经过多年的试验摸索,总结出了一种无需菌盖、木屑,快速简便的黑木耳制种新方法。应用此技术500g木钉菌种可点种6~8根耳杆(木屑菌种点4~5根耳杆),且点种时无需盖菌盖,一步到位,原料成本降低40%~50%,点种速度提高一倍,而且抗灾害能力强,耐老化,成活率高,从根本上克服了木屑菌种不足,为黑木耳段木制种及栽培者提供参考和方便。

一、木钉原料制备

选自当地速生杨树或其他扩叶软杂木树(包括10cm以上树尖,枝丫),制成1.0~1.2cm(1×1×1cm或2×2×2cm)长短木钉,数量自定,晒干备用。

二、菌种配方

干木钉66%,细木屑10%,麸皮15%,玉米粉5%,白糖1%,石膏粉2%,磷酸二氢钾0.5%,锌镁肥0.5%,含水量50%~55%(干料与水分比例约1∶1),pH值自然。

三、菌种制作

1.浸泡木钉:根据日生产需用量,按配方比例分别称取标准数量木钉、木屑、麸皮及各种原材料,然后将磷酸二氢钾、锌镁肥、白糖一起倒入大缸或水泥池中,加入净水约需总量的70%反复搅动,待溶解均匀后倒入干木钉,数量以淹没表层木钉为宜,浸泡期间翻动1~2次,时间4~6小时,时间长短以达到木钉完全渗透为准。

2.拌料:木钉浸泡完毕沥去多余水分,再将过筛的细杂木屑、麸皮、玉米粉、石膏粉均匀混合,倒入木钉中,反复翻抄,达到均匀。最后将浸泡木钉剩余水和留用的30%净水调整含水量,使水分含量达到55%,pH值自然。

3.装袋:菌袋应选用丙烯乙烯折角袋,双套环,规格14×27×0.05cm。装袋时力求规范操作,轻运、轻放,防止菌袋破损。

4.灭菌:原料分装完毕及时灭菌,不宜过夜。灭菌方式采用常压灭菌法,温度控制以灶内菌袋温度全部达到100℃后,再持续灭菌16~24小时,确保灭菌完全彻底。(www.xing528.com)

5.接种:待菌袋冷却后即可接种,接种时不论采取何种接种方式,首先应严格检查母种(二级种)质量,对菌丝老化,含有杂菌的母种予以清除。二是严格检查接种环境,包括用具、接种箱或接种室及密封程度是否完全达到无菌标准和要求。三是接种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帽子,戴口罩,操作熟练。

6.培养:接种完毕即可进入发菌室培养,温度应控制在25℃~28℃,培养时间约60天。发菌期应及时检查杂菌感染和菌丝生长情况,对菌袋破损、接种操作不严密造成杂菌感染的菌种要及时清除。

四、点种与发菌管理

1.点种与发菌管理是黑木耳段木栽培中最关键的环节,为使达到理想效果和目的,本试验除按常规法一样点种和管理,另要求做到以下八个必须:①发菌场地必须远离老排场,隔离污染源。②必须待木钉菌种菌丝完全“吃透”木钉心部后方可使用。③点种时必须边打孔、边点种、边集中,防止空气中的杂菌侵入。④木钉菌种的深度必须与段木表面平行,不可过深或外露。⑤木钉菌种与孔(穴)必须紧密结合,以防搬动脱落,影响菌丝定殖。⑥点种完毕耳杆两端和发菌场地必须浸沾浓石灰水和喷撒石灰粉,防止地面杂菌侵入。⑦发菌时耳杆上部必须覆盖薄膜,薄膜上面覆盖草苫或扩叶树枝,防止雨淋和阳光直射。⑧每隔15天必须翻堆检查一次,温度应控制在20℃~25℃,天旱适当补充水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约60天后菌丝完全定殖,可散堆排放,出耳期管理与常规法相同。

五、注意事项

1.初次生产和使用木钉菌种可能会出现一些新问题,如材料选择不当,加工规格不标准,拌料水分偏高,培养时间偏短等都是影响木钉菌种的质量因素,但只要在生产实践中稍加注意,认真操作,问题即可排除。归纳有以下几点:一是因地制宜尽量挑选适宜菌丝生长和有利于加工的木钉原材料。二是厂家在加工木钉时可根据用户要求确定规格或标准,即有条件的地方采用木工刨床机械打孔,条件差的地方可采用皮带冲手工打孔。均要求木钉对角尺寸大于耳杆孔(穴)2mm,以确保木钉菌种与孔(穴)的紧密结合。三是掌握木钉菌种最佳含水量。木钉菌种的最佳含水量应控制在55%以内,或以低于木屑菌种含水量59%~10%较为适宜。原理是木钉菌种结构紧密,沥水性较差,一旦吸足水分菌袋底部出现积水,菌丝难以“吃透”木钉,这是区别于木屑菌种的关键之处,也是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四是适当延长菌种培养期。因木钉菌种较木屑菌种结构紧密,在较短时间内菌丝难以“吃透”木钉,即是从外表观察菌丝长满菌袋,但内部菌丝仍然稀少,所以在确定木钉菌种培养时间时,应依据木钉菌种的自身特点适当延长培养期。五是鉴于木钉菌种自身含水分较低,加之与孔(穴)之间有一定的小缝隙,保湿性较差,所以在掌握耳杆的含水量时不宜过干,以3~4层的干度为宜,这样才有利于菌丝的恢复与定殖。

2.有不少耳农在点种时,为预防杂菌,提前出耳,过于追求打孔(穴)的密度、粗度和深度,这对耳杆本身来说是弊大于利。如一根直径不到6cm耳杆却要打3~4排约320个耳孔(穴),结果成蜂窝状,不仅浪费菌种,而且还缩短了耳杆寿命。因此,建议在选择使用木钉菌种时,尽量降低过去标准,以密度6~7cm,孔径10~12mm,深度8~12mm为宜。

该方法缺点:木钉加工难度较大,培养时间较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