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家的学术谱系:了解科学家地位和传承关系的重要指标

科学家的学术谱系:了解科学家地位和传承关系的重要指标

时间:2023-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学家的学术家谱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家谱的国家,光《中国家谱总目》收录的中国家谱就有52 401种。但从未听说过“科学家的学术家谱”。其实,“科学家的学术家谱”就是科学家的“学术谱系”,是对科学家学术地位的评价和认定,它反映一个学科或学术群体中主要成员的学缘关系和传承关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袁江洋提供的一份《日本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学术谱系》,就是一份近现代日本物理学家的“家谱”。

科学家的学术谱系:了解科学家地位和传承关系的重要指标

科学家的学术家谱

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家谱的国家,光《中国家谱总目》收录的中国家谱就有52 401种。但从未听说过“科学家的学术家谱”。其实,“科学家的学术家谱”就是科学家的“学术谱系”,是对科学家学术地位的评价和认定,它反映一个学科或学术群体中主要成员的学缘关系和传承关系。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袁江洋提供的一份《日本诺贝尔理学奖得主的学术谱系》,就是一份近现代日本物理学家的“家谱”。

第一代长冈半太郎,明治、大正和昭和时期的著名原子核物理学家,日本物理学之父。第二代仁科芳雄,1923年去哥本哈根,师从玻尔,1931年建立了著名的仁科研究室,对日本物理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三代包括汤川秀树、朝永振一郞、坂田昌一,汤川秀树于194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朝永振一郞于1965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第四代包括武谷三男、南部阳一郎、小柴昌俊、小林诚、益川敏英,小柴昌俊于200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南部阳一郎、小林诚、益川敏英于200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www.xing528.com)

在我国,虽然还没有出现像日本那样显赫的科学家学术谱系,但是,从古至今,学术传承一直为我国学者所重视。古代就有孔子七十二贤人,三千弟子。现代,素有中国“量子化学之父”之称的唐敖庆先生,就有“唐氏八大弟子”的故事。四川大学的鄢国森、古正,南京大学的江元生、北京师范大学的刘若庄、云南大学的戴树珊、厦门大学的张干二、山东大学的邓从豪、吉林大学的孙家钟等8人,都是唐敖庆先生的弟子。在这8个弟子中,鄢国森先生曾担任四川大学校长,江元生先生1991年成为科学院院士,刘若庄先生1999年成为科学院院士,张干二先生1991年成为科学院院士,邓从豪1993年成为科学院院士,孙家钟先生1991年成为科学院院士。

牛顿曾说过:“如果说我看得更远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对科学家的学术家谱的研究就可以明白我们自己站在哪里,我们如何才能站上巨人之肩。

1990年3月3日,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横穿南极,到达终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