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范蠡:古代智者韬略天下

范蠡:古代智者韬略天下

时间:2023-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之后,范蠡随勾践到吴国做了三年人质。吴王夫差荒淫,忠言阻塞,勾践欲伐吴,范蠡认为时机尚未成熟;后吴国灾荒,勾践又欲伐吴,他又劝阻以待时机。勾践欲许和议,范蠡坚决主张灭吴,以免留后患。此后,越国称霸江、淮,成为春秋末期争雄于天下的一霸。范蠡也因谋划有功,官封上将军。范蠡精通韬略,足智多谋。

范蠡:古代智者韬略天下

韬略天下:范 蠡

范蠡春秋末年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字少伯。先秦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谋略家。他曾经在越国担任主持军事的将军,在齐国被人们推举为主持政务的相国,后来隐居海滨,又成为家有万金的巨富。因此,司马迁称他“三迁皆有荣名”。人们喜爱范蠡,所以在《浣溪纱》等文学作品中塑造了范蠡和西施——英雄美人这一美丽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

范蠡在楚国时与宛地县令文种为友,后与文种到了越,服侍越王允常。勾践即位后用为谋臣。鲁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准备征伐越国,他为了先发制人,不听范蠡劝阻,兴兵伐吴。结果越被吴战败于夫椒,勾践被困于会稽山。范蠡献策,让勾践言辞谦卑,多送珍宝给吴国君臣,倘若不许,就屈身去服侍吴王。于是吴越媾和,吴退兵。之后,范蠡随勾践到吴国做了三年人质。

返越后,君臣奋发图强,等待时机。范蠡向勾践建议,对于强大的吴国,要等待或促使他走向衰落,等到时机成熟了,才可一举灭之。吴王夫差荒淫,忠言阻塞,勾践欲伐吴,范蠡认为时机尚未成熟;后吴国灾荒,勾践又欲伐吴,他又劝阻以待时机。(www.xing528.com)

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邀晋、鲁于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相会,国中仅留下太子友及老弱残疾留守。勾践和范蠡认为时机已到,遂乘虚攻入吴都,俘虏太子友,逼吴与越媾和。四年后越再次伐吴,围困吴都,吴王派使臣跪行至越军大营,乞求罢兵言和。勾践欲许和议,范蠡坚决主张灭吴,以免留后患。越军终于灭吴。此后,越国称霸江、淮,成为春秋末期争雄于天下的一霸。范蠡也因谋划有功,官封上将军。

越灭吴后,他认为“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勾践为人可与之共患难,不可与之同富贵,遂功成身退,离开越国浮海到齐,称邸夷子皮。经营产业,不久家财积聚到了数十万钱。齐人因他贤明,欲委以重任,他却认为久负尊名不是什么好事,就散尽家财,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地,改称陶朱公,又以经商成巨富。

范蠡精通韬略,足智多谋。他认为天时、节气随着阴阳二气的矛盾而变化,国势的盛衰也不断在变化。对付敌人要随形势变化制定计策,强盛时戒骄,衰弱时要争取有利时机,创造有利条件,使之转弱为强。又认为物价贵贱的变化,由于供求关系的有余和不足,主张谷贱时由官府收购,谷贵时平价售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