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密:皇太极的夺位之争

解密:皇太极的夺位之争

时间:2023-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皇太极出生时,努尔哈赤正从事统一女真的事业。在四人中,皇太极排在最后,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地位最低。九月一日,皇太极继父登汗位。其中皇太极与代善争夺最烈。这使皇太极异常恼火,此后,他利用各旗的矛盾,先行打击二大贝勒阿敏,借口永平等四城沦陷,夺去阿敏的爵位,幽禁高墙直到死。皇太极能取得这场斗争的胜利,原因之一在于他本人当时的势力比较强大,又有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年仅15岁的多尔衮不能与他相比。

解密:皇太极的夺位之争

皇太极争夺汗位之谜

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出生时,努尔哈赤正从事统一女真的事业。当父兄长年累月忙于军事征战时,皇太极则在家里主持家务。他不但把家里日常事务、钱财收支等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且有些事情无需努尔哈赤操心指示,皇太极就能干得很出色,显示出非凡的领导和管理才能,因而获得努尔哈赤的宠爱。年轻的皇太极也参加过较大的军事行动,如万历四十年(1612年)满洲对乌拉的战斗。皇太极同样以杰出的军事才能得到努尔哈赤的信任。

但是,按照努尔哈赤的意思,最初却是想立其长子褚英为储。在清朝初年,显赫的军功使褚英在爱新觉罗家族中特别夺目。然而,当时,努尔哈赤的另外三儿子和一个侄子都握有重权。皇太极联合代善、额亦都、扬古利等大臣向褚英发难,努尔哈赤逐渐对褚英产生反感,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努尔哈赤将褚英幽禁,两年后又毅然处死了他。从此皇太极进一步得到了信赖。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皇太极被任命为管正白旗的贝勒。最后,在努尔哈赤生前,最为宠信的儿子这时就只有两个了,一个是皇太极,一个是多尔衮,其中多尔衮的崛起是很引人注目的,努尔哈赤说他是汗父爱如心肝的儿子。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初一日,后金政权建立。在这个新政权中,努尔哈赤以父汗的名义处于权力的顶峰。其次就是他的子侄四人,称和硕贝勒,他们“共议国政,各置官属”。此四人依年龄次序为: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统称为四大贝勒。他们相当于汉人所说的王,所以有时也称大王、二王、三王、四王。阿敏是努尔哈赤之弟速尔哈赤之子,其余三人均为努尔哈赤的儿子。在四人中,皇太极排在最后,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地位最低。天命六年(1621年)二月,努尔哈赤“命四大贝勒按月分直,国中一切机务,俱令直月贝勒掌理”。这说明他们的地位和权力是同等的。(www.xing528.com)

努尔哈赤于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病逝在叆鸡堡(今辽宁沈阳市城南大爱金村)。九月一日,皇太极继父登汗位。这次汗位易人,充满了激烈复杂的斗争。首先,努尔哈赤临终前没有明确选出汗位继承人。其次是,努尔哈赤诸子欲为汗位继承者不止一二人,他们早已展开明争暗斗。其中皇太极与代善争夺最烈。萨尔浒大战、辽沈大战,他都与代善争过功。那时朝鲜人估计努尔哈赤死后,代善“必代其父”,而皇太极也“潜怀弑兄之计”。此外,还有乌拉纳喇氏所生的多尔衮。努尔哈赤死时,乌拉氏只有37岁,她为大妃,年富力强,“有机变”,她很想立其子为汗。

但是,在争夺汗位的斗争中,皇太极成功联合了代善的儿子岳、萨哈璘等人,成为后金汗,然而,这时的所谓大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帝,皇太极和其他三大贝勒共同受大臣的朝拜。这使皇太极异常恼火,此后,他利用各旗的矛盾,先行打击二大贝勒阿敏,借口永平等四城沦陷,夺去阿敏的爵位,幽禁高墙直到死。天聪五年(1631年),三大贝勒莽古尔泰被指责为“御前露刃”,削去大贝勒爵位,不久,就暴病身亡。莽古尔泰死后,皇太极立刻展开对正蓝旗的全面围剿,最终,正蓝旗被皇太极、豪格父子吞并。

皇太极能取得这场斗争的胜利,原因之一在于他本人当时的势力比较强大,又有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年仅15岁的多尔衮不能与他相比。二是皇太极最具治国才能,因为他在努尔哈赤诸将中是“仅识字”的一个,又对努尔哈赤的统治,“多所赞画”,在政治上表现出远见卓识,所以选汗位继承人时,代善之子岳、萨哈廉都站出来拥护他。另外,而更重要的因素是,势力最大、最有可能继承汗位的大贝勒代善,十分明智,以巩固后金的大局为重,甘愿让贤,倡议推立皇太极。基于这些原因,皇太极终于继努尔哈赤为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