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蒲松龄经典:《聊斋志异》之鬼狐传说

蒲松龄经典:《聊斋志异》之鬼狐传说

时间:2023-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蒲松龄聊斋说鬼狐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后来蒲松龄终于找到一个好东家。蒲松龄家不算富裕,因此他与一般穷苦的群众来往较多,有一些共同的语言。他将它们编成集子,取名《聊斋志异》。《聊斋志异》中的故事虽然说的是妖魔鬼怪,却反映的都是人间之事。他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让他名垂青史的,反而是那本为封建正统所不屑一顾的《聊斋志异》,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蒲松龄经典:《聊斋志异》之鬼狐传说

蒲松龄聊斋说鬼狐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郭沫若《题蒲松龄故居联》

科举考试,历来是笼络天下读书人的方法。清朝入关后,也继承科举考试的办法,让读书人可以凭学问做官。他们做了清朝的官,就不再造反了。可是能够通过科举做官的人,历来都是少数。许多读书人将一生的精力、智慧都投在科举考试中,直到满头白发,却连个秀才都捞不到。就是考上了秀才,当不上举人,也不能做官。

淄川(今山东淄博)蒲家庄人蒲松龄就是这样一位不走运的秀才。他19岁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就中了秀才,但是自此以后,就再也考不上了。他有位朋友做了知县,聘请他去管理文书档案,帮助草拟文稿。因为看不惯官场的黑暗,蒲松龄不久就辞职回乡,去教私塾,生活很贫苦。

后来蒲松龄终于找到一个好东家。这家人做过明代的大官,家中有许多藏书。蒲松龄在他家教书,空余时可以借书来读。他在这家教书30年,每到大考的年份,总还要去试一试,但是总不能如愿。他到60多岁时,终于看清科举道路非常黑暗,没有公道可讲。不管你文章学问有多好,如果不会迎合考官的癖好,不会贿赂考官,也很难被取中。(www.xing528.com)

蒲松龄家不算富裕,因此他与一般穷苦的群众来往较多,有一些共同的语言。他又喜欢看古代的笔记志怪小说、谈仙说鬼的传奇故事,如《搜神记》、《玄怪录》等等。闲暇时,他喜欢听村里的人讲讲神怪狐鬼的故事,有时也自己编一些故事来讲。

朋友们都知道他喜欢神怪故事,就将听到的、或者自己编的故事写信寄给他。他搜集到的故事越来越多,经过精心改编和创作,用生动的文笔,描写出一个又一个新鲜动人的故事,共有好几百篇。他将它们编成集子,取名《聊斋志异》。“聊斋”指讲故事的地方,“志异”是记录奇闻怪事的意思。书成之后,因为家贫无力印行,直至他去世50年后才刊刻行世。

《聊斋志异》中的故事虽然说的是妖魔鬼怪,却反映的都是人间之事。比如《席方平》,借揭露阴间的贪赃枉法,抨击了封建社会官场的腐朽黑暗。而《画皮》这个故事告诉读者,恶人擅长伪装,不被他的善良外表迷惑,才不会上当被骗。

171 1年,就是康熙五十年,71岁的蒲松龄终于按照规定获得了一个“贡生”的头衔。他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让他名垂青史的,反而是那本为封建正统所不屑一顾的《聊斋志异》,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