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榆林地委书记和行署专员关心武装工作成果

榆林地委书记和行署专员关心武装工作成果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委书记高仰秀兼任军分区第一书记,他忠实履行第一书记的职责,每半年召集县(市)委书记到军分区参加党管武装工作会议和议军会,现场解决人武部和驻军的实际困难。高仰秀、马铁山认识到,在新的形势下搞经济需要钱,武装工作也离不开钱。并指示地区财政局直接将拖欠款划拨到县人武部。

榆林地委书记和行署专员关心武装工作成果

实事实办——榆林地委书记高仰秀、行署专员马铁山关心武装二三事

“武装工作是实实在在的工作,必须实实在在地去办。”这不仅是榆林地委书记高仰秀、行署专员马铁山对榆林地区各级领导抓武装工作的总体要求,而且也是两位领导关心武装工作的具体体现。三年来,他俩本着实事实办的原则,为部队建设办了10多件实实在在的事情。

地委书记高仰秀兼任军分区第一书记,他忠实履行第一书记的职责,每半年召集县(市)委书记到军分区参加党管武装工作会议和议军会,现场解决人武部和驻军的实际困难。利用吃住在军分区的机会,坚持每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午与军分区司令员、政委一起学习、办公,征求意见,掌握了解武装工作中需要地方解决的问题。去年4月份,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后,有41名人武干部要由地方安置工作,军分区出面联系难度较大。他亲自召集组织人事部门的领导到军分区现场办公,与军分区一起研究每个干部的工作岗位,使41名干部的安置达到了人人满意,其中1名还被提拔到县委副书记的领导岗位上。同时,高仰秀十分重视转业军官和退伍战士的安置工作。他认为,部队干部在部队干了一二十年,多数同志苦了妻子,少了房子,误了孩子,如果转业回来再安排不好,我们的良心往哪儿搁?在今年安置的3名团职干部中,有两名副团职干部按照文件规定不能享受原职务安排,高仰秀专门让组织部门将这两名同志的安置问题提交地委委员会研究,将他们按副县安排到了合适的岗位。

高仰秀、马铁山认识到,在新的形势下搞经济需要钱,武装工作也离不开钱。尽管榆林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经费缺口较大,地方建设项目又很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主管经济工作的马铁山对于地方应该负担部队的经费不仅一分不少,而且只要部队提出来的困难,他都设法解决。全区13个民兵武器仓库大多是70年代修建的砖木结构,不仅建筑结构不符合总部要求,而且仓库陈旧破烂、安全设施差,大多需要兴建和改建。特别是地区的民兵武器库远离分区机关120多公里,给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可兴建武器库需要很大的投入,为此,他及时组织专员办公会,对各县(市)的武器库改造和形式做出了具体安排,并一次性解决了地区武器库搬迁土建工程经费40万元。他还亲自与军分区的领导一起考察库址,协助军分区到省上有关单位筹集资金,保证了新建库如期开工。在马铁山的关心支持下,榆林地区的13个民兵武器仓库全部实现了正规化建设的要求,达到了总部的标准。(www.xing528.com)

高仰秀、马铁山吃住在军分区机关时,在饭桌上经常听到夏司令员和樊政委议论工作上的事。对于军分区难办的事,他俩都暗暗地记下来,责成有关部门给予帮助解决。一次,马铁山听到军分区夏司令员和樊政委在议论武器封存还差8万元的缺口。第二天上班后,他给财政局长打电话,让在两天内给军分区拨款10万元作为武器封存专款。子洲县拖欠人武部的30多万元债务,由于县财政十分困难,迟迟不能返还,马铁山知道情况后,批评县上的领导说“我们地方再穷,也不能欠军队的账。”并指示地区财政局直接将拖欠款划拨到县人武部。

榆林市人武部机关办公室是六十年代修建的窑洞,办公生活条件差,不适应军事机关的要求。高仰秀、马铁山带着市委书记、市长亲自到人武部实地考察后,指示市上的领导要为人武部兴建办公楼。榆林市委一次性拿出90多万元,为人武部兴建了办公楼和家属楼,使人武部机关和干部告别了土窑洞。

(原载于《西北民兵》1997年第1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