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史:跨越生命、农林和环境科学的综合观点

科学史:跨越生命、农林和环境科学的综合观点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共13章,由各分支学科与专业题目组成,以综合观点来论述生命科学与农林业及环境科学的各个方面,并特设“总论:科学史”一章,不仅丰富了科学史内容,而且贯穿了各学科关系。

科学史:跨越生命、农林和环境科学的综合观点

第一章 总论:科学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世界、生命活动规律及生命本质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又称生命科学(life science)。其任务是探索生命起源、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研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规律以及对生物界的分类理序。同时,还要研究生物学理论在农林业、医学、环境保护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所以,它也是农林科学与医学的一门基础科学。

自古以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就是有赖于自然环境和以掠取野生动植物资源为生,而后逐步走上种养殖为主的农事活动。人类农业文化史,自新石器后期,从原始农具制作到动植物驯化至少有7000~8000年历史。世界各国的社会发展虽不平衡,但都经历了漫长的手工农业生产劳动,并积累了农业、医术和生物学知识直到近代科学产生。由此可见,农业与生物学知识既古老又先进,两者密不可分。

但是,农业与生物学在发展过程中又有自己的目的和任务,农业是生产性、应用性的,而生物是自然性、基础性的,为完成各种研究和利用的深化,必然产生了科学和生产内部的分工,也就出现了分支学科与行业。然而,生物科学和农林业科学在实验生物学大发展时期有过很大分离而平衡发展。自20世纪后期分子生物学兴起,它的理论与技术以强大的包容性和应用性开始向农林业渗透,获得了有效的结合与沟通。所以,当今高等农林院校的专业设置也都重视生命科学的课程,本书《农林生物科学通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编写的。(www.xing528.com)

每一部科学的发展史,都是由各个阶段组成的,有几本生命科学史图书值得一读:W.科尔曼的《19世纪的生物学和人学》和G.E.艾伦的《20世纪的生命科学史》,都是剑桥大学科学史丛书。如果说19世纪生物学本质上停留在形态描述与分类阶段,那么20世纪则开始转入以实验分析为主线。艾伦之书主要讲述了胚胎,遗传,普通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渗透的关系,现代生物学的概况、特点和发展趋势。L.N.马格纳是一位美国生物学者,她的《生命科学史》比较全面地描绘了生命科学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全书14章,分别介绍了生物学的起源、古希腊的科学和哲学、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以及解剖学、胚胎学、细胞学微生物学动物及人体生理学进化论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这些都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史料。

中国近代自然科学起步较晚,始于清末民初。现代生物科学开创于20世纪20~30年代,发展于50~60年代,壮大于80~90年代。《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卷(贝时璋主编1991)所编写的生物史,从古代到现代,并对20世纪国内和国外各分支学科的发生与发展作了简要介绍,但不够系统。好在这些年来,国人生物学科的各分支学科都重视自身的科学发展历史的建立,并从不同角度作了表达。本书共13章,由各分支学科与专业题目组成,以综合观点来论述生命科学与农林业及环境科学的各个方面,并特设“总论:科学史”一章,不仅丰富了科学史内容,而且贯穿了各学科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