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业生态安全:以和谐为内在诉求

农业生态安全:以和谐为内在诉求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是保持农业生态安全多重和谐需首要考虑的根本因素。前文提到,农业生态安全极易受到自然环境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并且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一旦造成,往往是不可逆的,很难恢复。因此,保证农业生态安全就是要尽最大努力缓和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基础性保障。倡导农业生态安全的多重和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农业生态安全:以和谐为内在诉求

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是保持农业生态安全多重和谐需首要考虑的根本因素。

1.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内在要求

生态脆弱性主要指的是在特定时空范围内,生态系统对于外界干扰所具有的敏感反应和恢复能力,是生态系统的固有属性在干扰作用下的表现,是自然属性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概念是基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多样化所导致的人类与环境的紧张关系而提出的。前文提到,农业生态安全极易受到自然环境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并且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一旦造成,往往是不可逆的,很难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可以暂时撇开灾害性天气现象等因素不谈,因为这一因素虽然破坏力巨大,但随着人类积累的农业生产经验与科学预测灾害发生时间能力的提升,其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已经逐渐变得可控;单就人类的任何微小活动都可能带给农业生态系统持续很长时间的破坏而言,例如一次工业、生活污染物的排放,一次化肥农药的不当使用,一个不明外来物种或非法转基因物种的种植,等等,这种破坏如果不及时修复,任由其持续下去,必将彻底摧毁整个农业生态系统,最终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2.确保农业生态安全的内在逻辑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农民是现阶段和将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农村是农业和农民的承载体,故而,农业生态文明的程度是决定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最关键、最重要的体现。[57]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农业生产是人类最早开始尝试的改变自然环境以满足人类生存的活动之一,由农业生产形成的农业生态系统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之间有着天然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单一的农作物种类及病虫害的防治降低了其所在地环境的物种多样性,密集的种植破坏了原有的地表植被,人为施肥改变了土壤结构,这些都从整体上加剧了水土流失与生态失衡的可能性。因此,保证农业生态安全就是要尽最大努力缓和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基础性保障。

土壤、水、空气构成了农业环境与农业资源最基本的要素。农业环境安全即农业用地、用水及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空气的安全无污染,这就需要从整个农业生产系统的外部与内部两方面加以保护。工业生产及城市运转作为农业生态系统的外部环境,会通过废气、废水与固体废物的排放给农业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作为农业生态系统的内部环境,也会通过化肥、农药、不可降解的生活垃圾以及禽畜养殖带来的粪便、污水、恶臭给农业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农业从业者是这些污染的直接与首要受害者,而看似远离农业生产的城市人口,也将不可避免地通过被污染的农产品逐渐累积这些污染,无人可以置身事外。

农业资源安全即要保证农业生产要素在数量与质量上的安全。质量安全即不被污染,数量安全即防止本已有限的资源被消耗殆尽。我国的耕地资源异常紧张,在以世界7 %的耕地资源养活世界20%人口的背景下,耕地质量下降、水土流失严重、农村劳动力缺失造成耕地抛荒等损耗耕地资源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可灌溉水资源严重缺乏,因全球气候异常导致的降水极端化,使得部分地区干旱日益严重的同时另一部分地区却又发生洪涝灾害,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形成农村生活用水对农业灌溉用水的挤占,先进的节约型灌溉技术尚不能完全普及,这些都对保护农业资源安全形成了不小的挑战。

农业生物安全指对危险性外来入侵有害生物、毁灭性高致害变异性动植物病虫害和转基因生物潜在危险的预防控制及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58]近年来,入侵我国的有害生物、因生态平衡遭到人类活动破坏而发生的异常病虫害和非法转基因生物的引进等现象呈现加速趋势,给农业生态与农业物种资源多样性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而更加值得关注的是,恐怖分子已经开始利用一些可通过空气传播的、可以大范围流行的、能导致大面积绝收的植物病原菌来进行恐怖主义活动,因此,保护农业生物安全已经成为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任务。(www.xing528.com)

3.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倡导农业生态安全的多重和谐

和谐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只有追求和谐的农业生态安全,实现生态文明型的现代化农业,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才能补齐短板,实现全面的现代化。倡导农业生态安全的多重和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倡导农业生产活动与生产活动中所需资源的和谐。农业生产活动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其对于农业资源的索取与其他产业相比更具直接性,农产品需要大面积的耕地、大量的灌溉用水,需要稳定的气候与温度,这些需求与其他产业相比更为原始,农业生产者不能对这些资源进行过多的改造,这些资源反而会对农业生产活动造成极大的限制,一旦农业生产资源短缺或遭受污染,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恢复到前期的水平,因此,倡导农业生产活动与生产所需资源的和谐,可为农业安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证。

倡导农业生产活动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和谐。为了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对农产品的增量需求,农业生产活动不可避免地加大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随着其施用强度不断增加,利用效率却呈现边际效益递减的情况,并对土壤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每年秋收后大量的秸秆会带来如何处理的问题,虽然政府大力宣传并加大了处罚力度,仍有大量秸秆被简单焚烧处理,在秋冬季节加重了区域内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在处理设备落后的情况下,随着养殖业的集约化经营,大量畜禽粪便难以及时处理和利用,从而增加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风险。倡导农业生产活动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和谐,可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证。

倡导农业生产者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和谐。随着农业生产者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以及快递业延伸至农村的发展趋势,农业生产者产生的生活垃圾的组成较以前有了极大的变化,与城市垃圾的构成逐渐趋同,在农村,不可降解的固体垃圾随意倾倒,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这些都对农业生态环境中的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及河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倡导农业生产者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和谐,可为农业生产者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证。

倡导其他产业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和谐。工业化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在不断扩展城市边界的同时,也挤占了大量的从城市向农村过度的中间地带,使脆弱的农业生态环境更多地暴露在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所带来的污染面前。倡导其他产业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和谐,可为整个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