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乡村-城镇转型研究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中国乡村-城镇转型研究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试图在继承和发展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乡村-城镇转型问题。本章简要的介绍本论文选题的背景;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的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辨析;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第二章主要介绍了中国乡村-城镇转型研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对中国乡村-城镇转型的研究有可能寻找到弥补传统二元结构理论的突破口。第九章是文章的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中国乡村-城镇转型研究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本文试图在继承和发展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乡村-城镇转型问题。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章为导论。本章简要的介绍本论文选题的背景;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的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辨析;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中国乡村-城镇转型研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分析马克思、恩格斯的乡村发展理论;阐述西方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乔根森和托达罗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赫希曼的区域极化发展理论、佩鲁的增长极理论、缪尔达尔的累积因果理论以及麦吉的Desakota概念等,并简要分析了它们对研究中国乡村-城镇转型的借鉴作用。同时也指出以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和二元区域结构理论来指导如中国等一些人口比较多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在实践中已经显示出其一定的局限性。对中国乡村-城镇转型的研究有可能寻找到弥补传统二元结构理论的突破口。

第三章主要对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状态进行统计分析,指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乡村-城镇转型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化解途径。

第四章主要对乡村-城镇转型的依据、内涵及模式进行分析。首先,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城乡关系理论和国际乡村-城镇转型的成功实践两个方面进行论证,为乡村-城镇转型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对乡村-城镇转型的内涵进行界定,并指出乡村-城镇转型与传统城镇化路径(城市瓦解乡村)的本质差异;最后,提出乡村-城镇转型的三类模式。

第五章主要对乡村-城镇转型的动力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乡村-城镇转型的发展是一个社会经济过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产业结构转换在乡村-城镇转型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作用机理。按照三次产业在推动乡村-城镇转型发展的逻辑顺序,可以将产业结构转换产生的乡村-城镇转型动力分为: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形成的初始动力,农村工业化发展形成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发展所形成的后续动力。此外,资源禀赋、技术变迁和制度安排也是影响乡村-城镇转型进程的重要因素。(www.xing528.com)

第六章主要对与中国在资源、人口等方面有相似之处的韩国日本的乡村-城镇转型推进的背景、路径及取得的成就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两国推进乡村-城镇转型的共性经验。

第七章主要分析中国典型地区乡村-城镇转型演进历程,并深入分析苏南温州及珠江三角洲等三个典型地区乡村-城镇转型的动力机制以及基本路径,在此基础上概括国内典型地区乡村-城镇转型的经验以及对中国推进乡村-城镇转型的借鉴作用。

第八章主要针对当前中国乡村发展的基本状况结合国内外乡村-城镇转型已有的成功经验,提出中国推进乡村-城镇转型应加强传统农业改造、乡镇工业发展、中心镇建设、村庄集聚整合、人力资本培育、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乡村区域市场建设等七个方面。

第九章是文章的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