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优化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如何优化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全球最大宗的贸易争端是日美汽车大战。关于我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我曾用“三三”制来表述。最后,提请广大读者注意的是,我上述的自主品牌汽车的“三三”制,是建立在汽车产品研发机制和制度处于常态化情况下实现的,否则我们的设想会推迟甚至会受到挫折。

如何优化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我记得,2003年福特汽车公司庆祝自己建立100周年活动的最终结语是:“100多年来,世界汽车工业的发明,是发明了发明的发明。”这句令人感兴趣但有点较劲儿的话语里,存在着推动汽车发展的内在真谛。这就是说,人们在不断地发明汽车,但是做好汽车发明,一定要把管理的发明工作做好,不然就很难使汽车发明技术得到发挥,也将使自己失去竞争力。20世纪,全球最大宗的贸易争端是日美汽车大战。2011年,丰田汽车公司在美国深陷“召回门”事件,从表面上看是质量事件,而美国国会却不断爆出干预动作,实际上是把“召回门”事件上升到政治的高度。2012年1月7日,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因日元走弱提出抗议,对于第二任期刚开始的奥巴马政府来说,解决美国汽车工业竞争成为头等大事,一场日美之间围绕汽车贸易的大战就此打响。从科技上看,美国汽车工业并不落后于日本,而在精益生产管理上却长期达不到日本的管理水平,这成为日美汽车贸易战的一个根源所在。

2013年是中国汽车工业建设60周年的珍贵年份,东风汽车公司副总规划师洪永福,推出他在汽车工业领域精心积累30多年、以研发技术为中心的“汽车自主研发系列丛书”,呈献给广大汽车界读者。这对于深入传播汽车自主创新、探讨研发工作的管理理念,十分有益。

关于我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我曾用“三三”制来表述。第一个30年是1949—1979年,属于探索和打基础阶段,从无到有,能大量生产货车;第二个30年是1980—2010年,我国主要是引进技术,建立合资企业,实施零部件一体化,到21世纪第一个年代中期,大力开展汽车品牌自主研发和生产,这属于双轨并进阶段,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产销第一的汽车大国,并且在汽车品牌自主研发和应用上取得一定的成果;第三个30年可能是2011—2041年,是我国由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里程碑。所谓汽车强国,是相对于汽车大国而言的,其真实含义为:①建设成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大家可以平起平坐,不要事事都求于人;②达到全球化汽车水平,很好地进入全球汽车产业的分工与合作体系中,即平等、合理、公正地享有我国汽车工业应有的地位和声誉。当然,这些阶段之间有一定联系,是一种自然的变化过程。

60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取得了惊人的成果,进步是巨大的,但为什么我国在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核心技术、汽车产业结构和素质落后的改进与提高上,却总是滞后,不能令人满意?在宏观上,我国对汽车产业的总体规划不是很明确,自主品牌汽车明显起步晚。零部件核心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只看数量,不重质量;只求形式,不讲实效;只有要求,缺少措施。目前出现的“后合资年代”,也是一种不想为而不得不为的怪圈。归根到底,我国汽车产业的创新机制和体制长久没有跟上现实需求,未能对自主品牌汽车实行引导和拉动。在微观上,无论是大型汽车集团,还是中小型汽车零部件企业,对应用数字化研发创新仍存在相当的依赖性,独立自主性差;不少产—学—研项目流于形式,投入不足,人才缺失等,造成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进展效果不理想,甚至落伍。因此,一定要按照“十八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精神,要以创新为主线,以数字化研发管理为脉搏,提高精益化产品研发管理水平,相信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一定会进入一个新境界。(www.xing528.com)

我推荐“汽车自主研发系列丛书”,就是希望业界人士能更多地从建立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机制和制度上,促进汽车产品研发和市场应用走向常态化,提升研发工作水平和效果。

最后,提请广大读者注意的是,我上述的自主品牌汽车的“三三”制,是建立在汽车产品研发机制和制度处于常态化情况下实现的,否则我们的设想会推迟甚至会受到挫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