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鲁尔问题解决及其对战后西德民主制度的影响

鲁尔问题解决及其对战后西德民主制度的影响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方盟国和西德人对鲁尔问题的解决,有力地推动了西德走上西方民主国家的道路。其次,北威州的建立,阻止了共产主义思潮在鲁尔和德国的传播,也有利于西方民主制度在西德的确立。此外,鲁尔国际管制机构及后来的欧洲煤钢共同体也进一步巩固了西德的西方民主制度。西方三国解决鲁尔国际监督问题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要让西德成为西方民主阵营的一员。

鲁尔问题解决及其对战后西德民主制度的影响

鲁尔问题既包括从外部对鲁尔进行监督的问题,又包括从内部对这些工业进行改造的问题。西方盟国和西德人对鲁尔问题的解决,有力地推动了西德走上西方民主国家的道路。

首先,英美和西德人对鲁尔煤钢工业的非纳粹化、民主化改造,有利于西德民主制度的确立。鲁尔工业是第三帝国发动对外侵略扩张战争的基础。鲁尔大工业家中有不少是纳粹的同情者和积极支持者,甚至有些还直接参与了纳粹的组织。二战后,英美对鲁尔工业中的大军火商和纳粹支持者进行了大规模的非政治化和非纳粹化清算。有不少大工业家因此而锒铛入狱。尽管在工业中所进行的非纳粹化不如在政治领域那样彻底,但这次清算还是使鲁尔大工业家和经理人牢牢地记住了自己曾支持纳粹扩张的罪行。在1951年获释之后,阿尔弗雷德·克虏伯被迫放弃了自己在煤钢工业中的财产并承诺不再涉足这一领域的经营。在此后的许多年里,克虏伯一直试图消除自己军火贩子的不良形象,意图重回煤钢生产领域。可见,战后的非纳粹化、非军事化和非政治化对鲁尔大工业家后来的政治取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此外,西德工会所主张的劳资共决制也对西德社会的稳定和民主制度的巩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北威州的建立,阻止了共产主义思潮在鲁尔和德国的传播,也有利于西方民主制度在西德的确立。一开始,英国就对苏联插手鲁尔疑虑重重。随着冷战的兴起,防止苏联控制鲁尔和德国就成了英国制定鲁尔政策时所考虑的主要因素了。英国认为,如果在苏联挥动德国统一大旗时自己却支持鲁尔和莱茵兰的分离,那西方就很难在德国赢得民心了。1946年四大国巴黎外长会议召开之后,英国对苏联对德政策的猜忌进一步加重。越来越多的英国官员认为,为了有效地阻止共产主义思潮在德国的蔓延,应尽快建立包括整个鲁尔地区的北威州,实现德国的经济统一,加速西德复兴。(www.xing528.com)

后来的事实表明,在阻止共产主义思潮传播方面,北威州的建立是卓有成效的。在魏玛时代,独立社会民主党和德国共产党对鲁尔居民影响巨大。一战后选举制宪会议时,独立社会民主党在鲁尔就战胜了社会民主党[32]。其后,独立社会民主党和德共又多次组织鲁尔工人罢工和起义。二战结束之初,共产党在鲁尔煤矿中的影响依然很大。1946年时,1732个企业代表会有630个为共产党所控制[33]。北威州的建立,对于西德民主制的建立来说,是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的。由于莱茵兰保守居民的加入,大大淡化了鲁尔区共产主义思潮在西德的影响。对此,阿登纳曾有明确表述:“我认为,把鲁尔区这一工业区同农业区和中小型工业分布的地区合并成一个大州,这是重要的。如果说,鲁尔区的大部分居民早已选择了共产主义,在德国崩溃之后又开展了一个强大的共产主义煽动运动,那么,鲁尔区本身成为了一个州,基督教民主联盟在那里就不会有任何前途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共产党在那里可能成为决定性的力量。这就会给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德国共产党就非常有可能与苏联建立联系。我认为,由于把来因州以及来因州过于保守的居民同鲁尔区结合在一起,就能大大减少鲁尔区左翼集团同苏联联系的危险性。”[34]后来的事实表明,在阻止共产主义思潮传播方面,北威州的建立是卓有成效的。到1947年时,鲁尔煤矿1926个企业代表中只有426个还在共产党手中。

此外,鲁尔国际管制机构及后来的欧洲煤钢共同体也进一步巩固了西德的西方民主制度。鲁尔问题是在西方的框架下得到解决的。西方三国解决鲁尔国际监督问题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要让西德成为西方民主阵营的一员。无论是鲁尔国际管制机构,还是欧洲煤钢共同体,都加强了西德与西方的联系,防止它重新回到中立的传统上去。如果说歧视德国的鲁尔国际管制机构是强行将西德拉入西方的话,那欧洲煤钢共同体就是一种持久有效地将联邦德国留在西方的办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