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源型经济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资源型经济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4-1内蒙古资源型经济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经济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水平是指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保持协调状态的稳定性和数量范围,是经济与生态环境是否协调发展的衡量尺度。

资源型经济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1.评价指标的选取

根据以上评价原则,结合内蒙古的实际情况,参照有关学者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内蒙古资源型经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内蒙古资源型经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拟分为四层:第一层为总目标层,用以反映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总体状况及协调程度;第二层为系统层,是总目标的分解,采用综合发展水平来衡量经济和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第三层为准则层,是使系统层的含义和范围更加明确化和清晰化;第四层为指标层,是系统层和指标层的媒介,这些指标较为规范,为分析指标层提供有力的依据(见表4-1)。

表4-1 内蒙古资源型经济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水平是指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保持协调状态的稳定性和数量范围,是经济与生态环境是否协调发展的衡量尺度。其含义是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有一定的数量范围,主要表现在:一是在经济综合水平提高的同时,经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范围内,经济与生态环境是协调发展的;二是在经济综合水平提高的同时,经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超过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数量范围,经济与生态环境就处于不协调状态;三是只要经济综合水平下降,经济与生态环境就是不协调的。

2.模型的构建

(1)指标的处理

由于原始数据存在量纲及数量大小的不同,需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目的在于消除量纲,使其具有客观可比性。公式如下:

(2)指标权重的确定

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主要有主观赋值法和客观赋值法。前者根据评价者主观上对各指标的重视程度来决定权重,后者根据客观原始数据信息的联系强度或各指标所提供的信息量来决定指标权重。依靠专家经验进行赋值,常常因选取专家的不同而差异较大,分析结果不稳定,本书将采用熵值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基本步骤如下:

设Xij表示样本i的第j个指标的数值,(i=1,2,…n;j=1,2…p),其中n和p分别为样本个数与指标个数。

(3)评价模型与方法

(C为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K为调节系数,K≥2)

协调度类型的划分标准如表4-2所示。

表4-2 协调度类型的划分标准表

协调发展度虽然能够定量表示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但具体处于什么状况仍需要通过一系列判别标准来衡量。本书参考廖重斌[9]、杨士弘[10]的相关研究依据协调发展度的大小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状况分为协调发展类、过渡类、失调类三类7个层次,再按照经济评价指数和环境评价指数f(EC)与f(EV)的关系分为21种基本类型(见表4-3)。(www.xing528.com)

表4-3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类型分类体系及判别标准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