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本农协的发展变迁及其启示意义

日本农协的发展变迁及其启示意义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多年前,章政先生出版了《现代日本农协》一书,该著作系统阐述了农协的产生和成立机制,包括农协的设立条件、成员资格、章程制度内容和管理监督制度,主要对农协的各种合作经济活动进行了介绍。于秋芳的《现代日本农协的发展变迁研究》一书,对日本农协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做了系统详细的描述,尤其是阐述了日本农协的启示意义。日本农协有自愿加入、自愿退出的特征,有民主监督和管理机制,是一个服务农民的非营利组织。

日本农协的发展变迁及其启示意义

20多年前,章政先生出版了《现代日本农协》一书,该著作系统阐述了农协的产生和成立机制,包括农协的设立条件、成员资格、章程制度内容和管理监督制度,主要对农协的各种合作经济活动进行了介绍。章政认为,农协是日本资本主义制度加上小农经济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农业组织模式,是在一定法律和制度规范下发展起来的,综合农协和专业农协两种组织结构并存。农协拥有计划性和系统性相结合的运营方式。农协的计划性在其生产技术指导、农业生产资料的合作供应以及农产品的合作销售等活动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系统性体现于农协各级组织之间在完成一项合作业务时,既承担着独自的责任,又同时进行着各种组织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农协还具有政策性与指导性相结合的制度机能。农协作为一种合作经济体系,在发挥其制度功能的同时,在很多方面还承担着执行政府的农业政策并保证其贯彻落实的重大作用。

于秋芳的《现代日本农协的发展变迁研究》一书,对日本农协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做了系统详细的描述,尤其是阐述了日本农协的启示意义。日本农协具有区域性和全民参与的特征,事业内容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自上而下的结构和行政辅助机构的性质使得农协与政府、农民都有密切的联系。另外,日本农协还发展有金融事业、保险事业以及一些与农业没有直接关系的事业。农协保护了农民利益,使得农民与市场的关系更为紧密了,保障了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而且农协为农民提供大型机械、保险和其他社会福利等。

王名、李勇、廖鸿、黄浩明在《日本非营利组织》一书中对日本农协的发展历史及特征功能、日本农业多样化发展现状与问题等方面做了论述。日本农协有自愿加入、自愿退出的特征,有民主监督和管理机制,是一个服务农民的非营利组织。日本农协对农民进行生产经营指导,让农民共同利用大型基础设施、统一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统一销售农产品,而且提供信用服务、农业保险和社会福利等。但是在日本农协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农协的经济优势开始削弱,农户兼业化、妇女化、老龄化,组合成员的非农化也使农协走向非农化等。(www.xing528.com)

王恒壁、王殿祥等在《日本农协》一书中深入分析日本的农村和农业后指出,日本农业从单一的品种水稻发展到多样化的饮食结构,日本农业技术的普及和农业政策的支持,日本林业渔业和水产业的多样化发展为农协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书中介绍了日本农协的组织、业务、法律和监察制度,提出了日本农协面临的一些问题,包括正组合员数的停滞和高龄化、组合员的意识变化、与其他企业的竞争激化、农协业务出现停滞、农协的经营收支恶化以及农协的中途退职者逐增等问题,提出了促进农协合并和重新认识业务形式和组织形式的规划和建议。

由于日本的人均耕地较少,其农业经营模式仍然为小农经济模式,即日本在农业现代化中依旧保持着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模式。整个东南亚地区,均以小农模式的农业耕作为主,主要原因是囿于地理环境的因素,丘陵山地不像平原地区适合大规模的机械耕作,因而发展起小规模的精耕细作,当然,背后还有经济、历史和文化条件等原因。这也是恰亚若夫曾言的“生存小农”,即小农的存在有其历史必然和现实价值,必将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而不会轻言“终结”(恰亚若夫,1996)。对于小农而言,综合性的农协服务是非常必要的。林炎志、杨庆才在《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概论》一书中对日本农协的特征进行了总结,认为日本农协拥有政府补助性质,事业的发展综合性强,农协代表农民的利益对农业政策提出建议,农协的子公司众多,为农民增加了很多非农收入,但日本农协的一大问题就是其赤字经营。祁春节、刘双、王亚静等在《国际农业产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也认为日本是小规模家庭经营、农协为统筹的一体化农业经营模式,日本农协在农业现代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农协保证了农产品的购销畅通,提供农业信贷业务,对农户进行营农指导,加强了农户和政府间的沟通,为农户提供了社会保障和福利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