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事业失利,农民陷入迷茫,蒲韩乡村社区收入结构得以优化

经济事业失利,农民陷入迷茫,蒲韩乡村社区收入结构得以优化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因为收购厂家管理混乱,鸡苗死亡严重,养鸡项目不到一年,全部失败,由郑冰个人担保的15万元贷款迟迟不能顺利收回。一连串经济事业的失败,让协会骨干和农民的积极性都受到极大打击,情绪低落,对前途也深感迷茫。随着经济业务的发展,蒲韩乡村社区的收入结构合理化了。

经济事业失利,农民陷入迷茫,蒲韩乡村社区收入结构得以优化

早在“寨子科技中心”成立的初期,由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他们就非常希望尽早落实到实际生产并产生效益。在2000年冬,郑冰组织30户农民为永济市一家企业养鸡,并由郑冰个人担保,从当地信用社给每户农民贷款5000元作为投入资金。然而,因为收购厂家管理混乱,鸡苗死亡严重,养鸡项目不到一年,全部失败,由郑冰个人担保的15万元贷款迟迟不能顺利收回。

2001年,他们开展了芦笋种植事业,由于技术服务和田间管理到位,芦笋获得极大丰收。然而,丰产却未带来增收,由于中间商的联合盘剥,芦笋的市场价格由上一年的12元/公斤急剧降至2元/公斤,种植农户也伤透了心。

2005年,永济市蒲州镇农民协会(后称蒲韩乡村社区)决定启动“千亩生态园”项目。目的是整合全村土地资源,合理规划园区格局,打造生态旅游村。协会让农户以土地入股方式,将土地交由协会做统一规划和技术指导,采取了大部分雇工管理和少部分家庭经营的模式。但是雇工管理的问题很快暴露出来,农民投工不投劳、管理成本大与农户的交易信用危机等问题集中爆发,导致了项目的失败。这时期协会举办的经济项目中,涂料厂、手工馍、玉米棉花小麦等8个经济合作组织也全部失败。一连串经济事业的失败,让协会骨干和农民的积极性都受到极大打击,情绪低落,对前途也深感迷茫。

2008年,协会根据国家刚出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注册了28个专业合作社,这些合作社全部独立生产,自担风险。2009年,成立了有机联合社,同时成立了城乡互动中心实行产销对接,形成了由青年农场进行有机农业试验,有机联合社进行技术推广,城乡互动中心开拓市场、组织销售的立体化服务局面。同年,蒲韩乡村社区开始根据业务的结构改进组织治理结构,形成了经济业务、公共服务和行政财务三大类业务。经济业务从单纯的农资购销中分立出来,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有机联合社的农副产品的共同运销,成为综合性业务大头,并以此扩展到统分结合的土地合作、农业技术推广、生态农业等,还与资金互助的合作金融业务实现了结合;另一部分是形成生产生活用品的统购中心。社会公共服务从妇女活动延伸到了老人照护、环境治理,并以社区传统文化实现手工艺文化品质的提升和陶冶人的功能。同时,成立了财务室,对所有业务实行统一核算,行政部门统一提供行政支持。在这个业务结构下,2010年社区建立了53人的职业工作团队。2011年底,成功推广有机棉2000多亩。他们吸取了“千亩生态园”项目的教训,通过有机联合社为会员提供签约服务的方式进行土地的有机转化,与农民进行土地合作,2012年转化了10000余亩土地。在此基础上,通过城乡互动中心组织的农产品销售也取得了成功,2012年的销售额达到480万元。他们延伸到了加工领域,选择棉籽加工厂进行合作,仅2011年就完成了30万吨的籽棉加工销售。(www.xing528.com)

随着经济业务的发展,蒲韩乡村社区的收入结构合理化了。以前基本上以农资店为支撑,到2011年,已经实现了农资店、统购统销、手工艺、青年农场的四大利润部门。2012年以来,蒲韩乡村社区自主在专业合作社内部开展的资金互助业务也达到了1000多万元,并且实现了100%的还款率。2013年,统购统销从农产品向消费品发展,每月为3800户农户统一购买日用消费品,为附近的运城市、永济市配送健康粮油米面以及蔬菜鸡蛋等生活消费品。消费中心也成为略有盈余的部门,在经济上已走上了可持续成长之路。

2013年,蒲韩乡村社区农资店转型为以生活用品的统购为主,主动降低农资的收入来源。在许多农村资金互助社一年期贷款利息都是在17%~21%之间的时候,2015年,郑冰宣布将在2016年主动将蒲韩乡村社区贷款利息降低到年息15%左右,并对2000元以下贷款免息,2000~5000元实行年息6%的低息,1万~2万元的贷款年息做到15.6%。这在农村地区开展金融服务而言,的确殊为难得,要知道农村信用合作社这样的专业金融机构的年息在21%左右。

此外,蒲韩乡村社区还引导消费合作,这既是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结晶,也是一个社会理念形成和落实的具体过程。蒲韩乡村社区理事长郑冰在一次会议中对开展消费合作的前因后果这样报告:“我们的土壤转化里边就不单是技术和土壤的事儿,我们发现联合社里边的农户既是一个生产者,又是一个消费者。我们3000多户每年日用品的统购和农资的统购,给大家说个数据可能大家有点不太相信,上千万元是有的。国家的政策很英明,我们又借助合作社制度,对上千万元资金进行返还。合作社的制度章程里边规定60%必须做二次返还,按照社员的流量多与少的差额算出来之后,拿出60%的净利润二次返还。经过三年的实践发现,返还的时候绝对不能以钱返还,很多电视报道是一沓钱放在桌子上,我们不认为那是真正的分红,那是秀场。我们也分过一年两年的现金,最后发现是用钱在误导人。我们是把返还的这部分作为日用品做实物返还,再一次凝聚了社员的消费。我们当地没大米,就用土豆互换;在此基础上,引导社员正确消费。”作为对乡村生活发挥重要影响的统购统销组织,合作社引导农民正确消费非常重要,避免攀比性、炫耀性的消费和“买买买”的重复性消费,提倡健康、节约和相对理性的消费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