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动力理论:领导者注重个性发展

心理动力理论:领导者注重个性发展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动力理论最早是由哈佛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亚伯拉罕·扎莱兹尼克提出来的。心理动力理论认为,对于领导职位而言,没有最好的特殊性格类型。心理动力理论所强调的是领导对自己个性特性的熟知,以及对不同个性下属反应的理解。心理动力理论对领导行为的研究主要是依托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理论。心理动力理论鼓励领导者去关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

心理动力理论:领导者注重个性发展

心理动力理论最早是由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亚伯拉罕·扎莱兹尼克提出来的。心理动力理论认为,对于领导职位而言,没有最好的特殊性格类型。没有必要为了创建一个有效的工作氛围而去让领导性格类型与下属的性格类型相匹配。相反,心理动力理论认为关键在于领导者要了解自己的情感反应和行为习惯模式。心理动力理论所强调的是领导对自己个性特性的熟知,以及对不同个性下属反应的理解。同时,领导还应该鼓励团队成员要了解他们自己的个性,从而提高他们对领导和同事反应的理解程度。在心理动力理论看来,个人洞察力的最初来源是家庭。当我们出生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有了对领导的体验。在我们的童年中,父母就是我们的领导者,父母为我们带来了有关领导的根深蒂固的感觉。可以说,当我们用诸如“家长主义”这样的词语去描绘一个公司时,父母的影响已经渗透到职业中。心理动力理论对领导行为的研究主要是依托弗洛伊德荣格的理论。在对领导现象进行心理动力取向的研究中,提出了一些重要概念:如家庭起源、成熟与个性、依赖与独立、压抑、自我隐蔽和原型,其中的每一点在领导过程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在组织中的反映,就是领导关注下属,满足下属的需求。这最终导致家长式的领导,领导者会变成所有员工的“父亲”(或者“母亲”)。当然,正如在家庭中父母和孩子是相互控制一样,在组织中,领导者对下属的控制也意味着下属对领导者的控制。孩子在步入成熟和独立的过程中,他们与父母的关系就会发生变化,人们与权威人物之间的关系模式基本上是在这一阶段奠定下来的,父母在这一阶段可能会变得仁慈,也可能变得更加专制。在组织中,人们之所以觉得一个仁慈的领导者能在下属中产生温暖感,甚至爱的感觉,根源就在于此。在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父母、老师、教练或者其他成年人所展现出来的领导风格会对我们领导风格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养育式的领导风格会在我们早期容易被感动的岁月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成人可能沿袭父母的风格。

荣格在其心理学著作中率先提出了原型这一概念。所谓原型就是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根植于人们心理之中的持久模式,它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能够超越时空的原始形态或原始模型。换言之,我们也可把原型视为是行为和信仰的模板。皮尔森(Pearson)在坎贝尔(Campbell)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一套关于原型的理论体系。坎贝尔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中的神话和故事的研究,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综合故事范式,坎贝尔把它称之为“英雄之旅”。简单说来,这一英雄之旅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在面临冒险的召唤下,经过一系列考验和诱惑之后最后取得成功。这种情形在许多神话故事中都出现过。所以,坎贝尔把英雄的生平说成是“一首颂扬心灵的充满冒险精神的绝妙颂歌”。英雄在他的一生中,要通过一系列冒险活动来检验自己的勇气,而这冒险本身又有助于形成他的个性。这些活动从最深刻的层次上来说,全是心理的。在此过程中,英雄们全都突破各自文化所设置的障碍,成为整个人类信奉的人物[2]。皮尔森依据英雄之旅提出了天真无邪者、孤儿、历经苦难者、流浪者、战斗者以及有魔力者等六种原型。战斗型领导者试图把自己的意志施加于他人,并促使他们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做出改变。从情感角度来说,战斗型领导者往往是镇定自若并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在组织体系中,战斗者促使整个组织为其工作并在工作中获取回报。除了物质上的成功之外,战斗者还是一个自信而又令人敬畏的人。具有魔力者是领导者的另外一个原型。有魔力的领导者总是能够促使劣势向优势转化,换言之,他总是能够使形势起死回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表3-3反映了战斗型与魔术家型领导者的不同之处。

表3-3 战斗型领导者与魔术家型领导者的比较

(www.xing528.com)

埃里克·伯内(Eric Berne)创建了一个普遍的并且是通俗易懂的心理动力模型——“交易分析模型”(也可称之为“关系分析模型”),来分析领导者与下属的关系模式(图3-4)。

图3-4 领导与下属的自我状态(父母—孩子交易模型)

按照伯内的观点,处于父母期的自我状态表现为挑剔或仁慈。挑剔型父母会指出孩子的毛病并且要求严格,仁慈型父母和善、亲切且有爱心。领导者对待下属可能采取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例如,父母型领导者的行为得到了下属孩子型的回应。这就说明为什么有的领导者会把下属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同样,如果一个下属以依赖甚至幼稚的方式行事,就会牵引(catchacting)出领导者父母般的行为。领导者和团队成员履行“成人—成人”型的关系是最理想的。在这种关系模式中,领导者与下属会诉诸公开的互动过程和讨论并最终作出决定。一个好的领导者会尽一切努力使自己的行为处于成人状态,并努力关注下属成人型的反应。心理动力理论的最大优点就是能使人们对领导者和下属的关系进行分析,尤其是要对发生在领导者—下属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它强调了领导者获得洞察力的重要性。自我洞察力是从个人意识以及在童年时期或家庭中对事件的处理方式中获得的。心理动力理论鼓励领导者去关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这不仅可以获得更好的领导能力,更能受益终生。在心理动力理论看来,有效的领导是基于自我了解以及对下属情绪和反应的感知。领导者不仅仅是传统上目标的设定者和方向指明者,同时更应该是一个老师或者是顾问。心理动力理论的缺陷在于它过多关注领导者个人而忽视了组织因素,而且它的研究方法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