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陆畜禽肉类供求结构和贸易逆差特征

大陆畜禽肉类供求结构和贸易逆差特征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大陆畜禽肉类产品供需结构变化从结构上看,大陆肉类消费主要以猪肉和禽肉为主。从进出口情况来看,大陆肉类产品呈现进口大于出口的贸易逆差,且逆差额目前仍处于增加状态。从进口来看,2011年大陆肉类进口总量190.5万吨,比2010年的154.9万吨增加35.6万吨,增长23.1%;进口总值34.2亿美元,比2010年的22.5亿美元增加11.6亿美元,增长51.8%。

大陆畜禽肉类供求结构和贸易逆差特征

(一)大陆畜禽肉类产品供需总量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牧业开始快速发展,畜禽肉类产品的供给也逐步从短缺发展为供求基本平衡。但是,畜禽肉类产品的供求稳定性不高,且容易受到各种突发事件冲击,部分地区、品类也因此常常出现相对过剩和供不应求的情况。如2013年上半年,大陆市场生猪供应充足,并出现产能相对过剩和价格波动;牛羊肉供不应求,价格大幅上涨;同时受到“速生鸡”传闻和H7N9禽流感病毒事件的影响,禽类食品产销大幅下降。

(二)大陆畜禽肉类产品供需结构变化

从结构上看,大陆肉类消费主要以猪肉和禽肉为主。2012年,大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分别达到21.23公斤和14.40公斤。随着消费水平健康意识的提升,大陆消费者对低脂肪、高蛋白的肉类消费理念正在形成,以猪肉为例,排骨瘦肉消费在猪肉消费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同时,肉类质量、口感、营养、品牌等产品要素正在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对冷鲜肉、小包装肉、熟肉制品等的消费也在逐步上升。从消费模式上看,越来越多的城镇消费者开始从超市和品牌连锁店购买生鲜肉和肉制品,消费少量化、多次化,重安全的特征日益突出。

未来受到禁牧政策推进和牧业生产利润不高的影响,牛、羊肉的供应量或将长期无法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禽肉和猪肉将进一步发挥替代品作用,凸显在大陆肉类市场消费的主体地位。牛羊肉或将重点供应包括穆斯林和刚性需求群体的特定人群,根据国际经验,清真认证的鸡肉是穆斯林替代牛羊肉供应不足的最佳替代肉类。

(三)大陆畜禽肉类产品进出口情况(www.xing528.com)

随着中国大陆人口增长和农产品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的变化,大陆城乡居民对畜禽肉类产品的消费大幅增长。从进出口情况来看,大陆肉类产品呈现进口大于出口的贸易逆差,且逆差额目前仍处于增加状态。

从出口来看,据海关统计显示,2011年大陆肉类出口总量达89.4万吨(含活畜禽出口折算12.1万吨),比2010年度的88.4万吨(含活畜禽出口折算13万吨)增加1万吨,增长1.1%。出口总值34.7亿美元(含活畜禽出口值5.3亿美元),比2010年的28.5亿美元(含活畜禽出口值4.1亿美元)增加6.2亿美元,增长21.6%。

从进口来看,2011年大陆肉类进口总量190.5万吨,比2010年的154.9万吨增加35.6万吨,增长23.1%;进口总值34.2亿美元,比2010年的22.5亿美元增加11.6亿美元,增长51.8%。肉类进口总量大于出口总量,逆差101万吨,比上年逆差66.5万吨扩大52%。随着国内肉类需求持续增长,肉价逐年攀升,今后增加肉类进口将成为常态[1]

2013年上半年,大陆肉类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明显。肉类及食用杂碎累计进口量和进口额同比分别增长31.33%和54.27%,出口量和出口额同比变化不大;鲜冷牛肉、冻牛肉、鲜冷羊肉进口额同比分别增长1379%、978%和136%,出口额呈不同程度下降;禽肉进口量和进口额同比分别增长61.31%和37.96%;猪肉进口和出口都有小幅增长[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