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舌尖上的中国》:美食营销的成功案例

《舌尖上的中国》:美食营销的成功案例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人讲究饮食文化、酒文化,所以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每次播放都会有很高的收视率。该视频是在《舌尖上的中国2》讲述火锅用料的基点上进行的宣传。《舌尖上的中国2》介绍的火锅店,也借着内容的推动,开了多家连锁店。《舌尖上的中国》就是通过设计把美食变成故事,并提升其文化内涵。下面,我们就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来看内容营销的两大支点。

《舌尖上的中国》:美食营销的成功案例

国人讲究饮食文化、酒文化,所以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每次播放都会有很高的收视率。其导演陈硕评价节目说:“节目成功的王道是内容。内容的价值来自于以情动人,以诚待人。”

《舌尖上的中国2》播放时,导演陈硕推出一个视频广告《138种食材的奇妙旅行》,获得了1.5亿的视频点击量,充分证明好的内容可以产生巨大的价值。

该视频是在《舌尖上的中国2》讲述火锅用料的基点上进行的宣传。跟火锅的制作有很高的相关性,所以对用户更有说服力。该视频调动了人们对火锅的喜爱之情,虽在夏季,反而促成了火锅的热销。王老吉借势,推出了文案,讲述凉茶可减轻辣味、去火等作用,提高了销售额。《舌尖上的中国2》介绍的火锅店,也借着内容的推动,开了多家连锁店。

可见,内容是营销必不可缺的力量。它大多时候,以讲故事的方式阐述价值观,要想做好内容营销,就要对内容有深度的了解。

除去广告效应,文案能够被认可就是一次精准的营销。例如,李宗盛的歌曲不多,但是歌迷众多,很好地实现了艺术商业的结合,也就是说,好的内容和营销并不冲突。关键是找到内容和行业的契合度。

《舌尖上的中国》能受到国人的喜爱,就是内容和饮食文化有很高的契合度。关于饮食文化有很多的故事,这些故事可以满足用户的双重需要。首先,饮食是我们的生存之本;其次,饮食可以上升为一种情感。例如,朱自清写儿时蘸酱油吃豆腐的情景,那竟然是他认为最美味的食物。《舌尖上的中国》就是通过设计把美食变成故事,并提升其文化内涵。这和打造品牌的路径十分相近。(www.xing528.com)

下面,我们就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来看内容营销的两大支点

所谓方向定位,并非简单地把用户贴上“80后”和“90后”的标签,而是要充分了解用户的特点和需求。尤其是在饮食方面,对用户需求影响最大的不是年龄,而是地域。例如,四川人就是愿意吃火锅。创作者只有深入调查受众的属性,才能进行有效定位,然后一步步做好内容。

好的内容大多来自创新,但是创新并不容易,我们需摸清传统和创新的边界,才能通过扎实的内容赢得用户。最好的办法就是精益化创新,例如,食物的传说和功效不能写错,但是写作的笔法可以有所创新。同时,结合一些流行语,用户会更喜欢,内容被转载的可能性更大。

做美食内容,一定要下功夫去研究它的内涵,然后通过创新的方法去表述,内容就会给商家带来巨大的回报。切记,在这个多变的年代,营销的方式、传播的渠道都会有很多变化,但是人们喜欢优质内容的心不会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