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决私人美术馆资金支持不足的实用方法:购物中心艺术空间的有效资金支持

解决私人美术馆资金支持不足的实用方法:购物中心艺术空间的有效资金支持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对比国外私人美术馆背后往往是一个个巨大的财团,我国私人美术馆却少有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其次,购物中心艺术空间有效地化解了租金贵的问题。可见,购物中心对艺术空间的资金支持绝不是一项慈善之举。在一项相关调查中显示,53.95%的消费者表示“偶尔”会去购物中心看展览。

解决私人美术馆资金支持不足的实用方法:购物中心艺术空间的有效资金支持

一直以来,艺术空间的资金投入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再加上一些企业和个人的捐助。以博物馆为例,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博物馆的经费补助成为一项新的财政支出。然而这项支出从201 1年至今一直停留在30亿元规模,博物馆的数量却已从201 1年的1 804家增长至目前的4 013家,这意味着有一半多的博物馆无法享受到政策补助。并且由于资金不足导致了设施陈旧,展览质量不高等一系列问题。

如今,单靠政府自上而下的财政拨款显然已经不足以满足艺术需求的增长,公立艺术空间资金的不足,催生了自下而上的应对之策。北京798、上海M50这类商业化艺术园区的发展,以及私人美术馆的爆发式增长都充分说明了民间资本力量的崛起和大众艺术需求在沉寂多时后的爆发。尤其以私人美术馆为例,虽然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了私人美术馆,但直到近十年才出现这种井喷式发展。而美国的私人美术馆早已是其美术馆体系的核心。然而对比国外私人美术馆背后往往是一个个巨大的财团,我国私人美术馆却少有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据估算,一个40人左右,面积4 000平方米的艺术空间,一年的运营成本在2 000万元人民币左右,而且这一成本随着逐渐增高的房价、租金、劳务费、水电费还会不断往上增长。除了这些基本的运营费用,当举办大展特展时,展品的运输、保险、进出口费等更是无法计算。很多私人美术馆甚至得不到国家一分钱的补贴,在面对如此高昂的运营费用下,饶是爆发后的私人美术馆也无济于事。

购物中心艺术空间的出现对于解决艺术空间的资金支持提供了一条新思路。首先,从我国购物中心发展历程中,我们发现国内购物中心的开发商主要由大型国企、外资集团组成。国内的开发商主要有百联、绿地万科、华润、中粮、龙湖、宝龙等巨头,而外资开发商中主要由港资占据,目前香港所有的地产大鳄都已在国内拥有两个以上的大型购物中心[1 3 3]。这些集团雄厚的资本实力保证能为其所建的购物中心提供正常运营的经济条件,当然也包括旗下的艺术空间。比方说,上海K1 1莫奈展中有一幅莫奈的晚期作品«日本桥»,光保额就高达64亿元,如果没有资金支持是不可想象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型购物中心内的艺术空间能频繁操办代价高昂的大师展览的原因。其次,购物中心艺术空间有效地化解了租金贵的问题。因为在购物中心举办艺术展不需要支付场租或者票房分成,办展的成本就比较低。相比“201 1毕加索中国大展”在中华艺术宫举办时,其一千多万元的场租费来说,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购物中心的收益。最后,购物中心艺术空间和公立美术馆博物馆不同,它是以盈利为导向,但盈利手段并不那么直接。因为作为购物中心的一部分,即使艺术空间不直接盈利,其所带动的客流也为购物中心带来了间接收益。比如,上海K1 1当年的莫奈展参观人数达到40万人次[1 34],大展的火爆使观众需要排2到3小时才能观看,而据K1 1统计,莫奈画展期间其日常营业额增长了20%[1 3 5],推动商业租金提升了70%。与此同时,相关展览衍生品及限量商品共盈利4 000万元[1 3 6]。可见,购物中心对艺术空间的资金支持绝不是一项慈善之举。在一项相关调查中显示,53.95%的消费者表示“偶尔”会去购物中心看展览。而被问及是否会顺便购物时,52.56%的消费者表示“偶尔会”,40.47%的消费者表示“会”[1 37]。可见,不仅大众对购物中心艺术场景的接受度很高,艺术对购物中心其他业态的带动作用也明显。(www.xing528.com)

在强大的资本助推下,购物中心内的艺术空间有效回避了传统艺术空间在政府拨款不到位的情况下引发的种种问题。这种资本支持模式的成功也将促使我国传统艺术空间向私人艺术空间的进一步转型。

总的来说,从数量的供给,到质量和资金的供给,购物中心对艺术空间的支持可谓是非常全面,虽然其有商业利益的考量,但确实解决了我国传统美术馆的一些疑难杂症,且有效地缓解了大众艺术文化需求的供给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