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符合中国人性特点的低调管理方式

符合中国人性特点的低调管理方式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管理中国人,就要“知己知彼”、因人而异地实施符合中国人心性特点的管理行为,低调管人的领导风格正是这样一种管理之道。低调管人,是指一种身体力行的、富有参与性的、温暖、专注而又注重权变的管理方式。但,这种领导风格正是符合中国人性特点的管理之道。中国人崇尚“变”。低调管人才是最恰当的管人法。低调管理正是适合这一形式的务实型管理模式。

符合中国人性特点的低调管理方式

管理之道在于对人对己内心世界的洞察与感知。管理中国人,就要“知己知彼”、因人而异地实施符合中国人心性特点的管理行为,低调管人的领导风格正是这样一种管理之道。

低调管人,是指一种身体力行的、富有参与性的、温暖、专注而又注重权变的管理方式。它勇于直面现实,但决不鲁莽冒进;它克制隐忍,但坚持原则;它充分尊重个体的自由,它是人本的、内省的、和谐的。

低调管人的领导者,用《从优秀到卓越》(Good To Great)一书的作者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的话来说,就是:“与一些个性十足、惹人注目、上头条、做名流的公司领导人相比,实现业绩从平凡到优秀跨越的公司领导人似乎是从火星来的。不爱抛头露面、沉默寡言、内向甚至害羞——这些领导人是矛盾的混合体,个性谦逊,但是表现专业。”他们很少出现闪光灯下,他们也不会是扭转乾坤的关键人物。相反,在很多时候,他们默默无闻,相当平凡,他们所做的工作看起来也都是细小、微不足道的。当一些事情发生时,他们往往会权衡各种关系,计算自己的各种政治资本,因地制宜地处理事情,甚至有时因为想得太多,而表现得犹疑不决。

但,这种领导风格正是符合中国人性特点的管理之道。

按照心理学家荣格的观点,我们的祖先不仅会把生物学意义上的基因遗传给我们,还会遗传给我们他们的记忆,长期的历史积淀可以形成一种融化在血液里的“民族集体的意识”,这是一种本能的潜意识:只要是这个民族,遇事都会这样做;逢情况都会作类似的判断和考虑——你喜欢也好,讨厌也罢,它总是跟着你,形影不离。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积淀早已形成了中国人自己的“种族记忆”。可以说,自诞生之日起,每一个中国人就由先天遗传带来了有别于其他民族人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言论基础、心理状态、价值判断乃至生活情趣……

中国人勤奋务实、含蓄内敛,视谦逊为做人之本,喜欢谦虚地对待别人,并且也希望别人能够谦虚地对待自己。

对于领导者,先圣们都谆谆善诱,要谦和地对待下属才能够得到下属真心的拥戴,并且心甘情愿地为你做事;要放弃高高在上,说一不二的绝对权威,要“不为天下先”,要学会“让”。

道德经》67章讲到:“我有三宝,持而守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故能器长。”这个“慈”就是仁慈;“俭”,就是节俭;“不敢为天下先”,就是一种谦虚、低调的处世态度。后汉班固评论道家时说它合于尧之克攘(让),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汉书·艺文志》)。在老子那里,“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道德经·第2章》)。(www.xing528.com)

孔子也是低调为人,低调行事的典范。其学生子贡评价他说:“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面慈貌和,望之俨然,即之为温;心地纯善,只有利他之心,而无自私之念,即之为良;出门如见大宾,平等恭敬对待每一个人,即之为恭;心安于道,自奉俭约,视名利如浮云,即之为俭;自卑而尊人,即之为让。

而不自大、不自满、不自足、不自伐、不自矜,自卑而尊人,正是低调管人的核心内容之一。

另外,低调管人中的权变法则也符合中国人的人性特点。

中国人崇尚“变”。太极阴阳的矛盾辩证思想让中国人总喜欢从整体和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寻找合理的平衡点,而不喜欢拘泥于单一而机械的衡量标准。所以,任何标准,任何规则,在中国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中国人讲究权变,讲究因地制宜。这是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与文化传统。

施行低调管人的领导者从来都不会拘守一端,而是善通权变,以具体情势决定管理之策,通过对各种信息的全面权衡,多方位比较,在沉静中找到各种纷乱因素中的平衡支点,从而作出最合适的行动,尽管这个过程有时也许是漫长的,迂回的,甚至是经过了一定妥协的。

正如美国前任劳工部长,Brandeis大学讲席教授罗伯特·B·赖克说的那样:“真正的领导之道并不是宏大的或者英雄式的。真正的领导之道就发生在管理者在人性与常识的指引下迈出的每一小步中。”是的,对于中国人来讲,并不需要英雄式的管理者,真正的管人之法也并不需要管理者执于一处,究于一端。低调管人才是最恰当的管人法。

管理心得

与一些个性十足、惹人注目、上头条、做名流的公司领导人相比,实现业绩从平凡到优秀跨越的公司领导人似乎是从火星来的。不爱抛头露面、沉默寡言、内向甚至害羞——这些领导人是矛盾的混合体,个性谦逊,但是表现专业。低调管理正是适合这一形式的务实型管理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