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洲盐田:坚守与故土情怀

东洲盐田:坚守与故土情怀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坚守在东洲的人来说,至少目前来说,外乡的诱惑并没有超过他们对原乡的依恋。无论这些还坚守在盐田的盐民群体有没有意识到,其实盐田所包含的故土情怀,已经远超他们理解中盐田作为一块维持生计的土地的价值意义。对于许多现在或曾经的盐民群体来说,盐田是故乡特殊记忆的载体,曾养育了整个东洲,贯穿了东洲的历史脉络。

东洲盐田:坚守与故土情怀

对于坚守在东洲的人来说,至少目前来说,外乡的诱惑并没有超过他们对原乡的依恋。留在东洲既是无可奈何也是心甘情愿,他们和盐田之间的联系远不只是因为现实的无奈,更有那些对盐田的非实体的心理羁绊。

截至我们在东洲实地调研时,东洲村内加之分散在村外的两块主要盐田,总计仅存8,原来的繁盛不在,但对比其他许多村盐田都荡然无存的境地,东洲显然还有人愿意继续守护着仅存的几盐田。李伯家里的盐田还有生产,他道出了目前村里仅剩几家还在产盐的最直接原因,盐田需要一直放水,一直需要有人照料,一旦不管理,就会干涸,而干涸了之后就很难再进行恢复。而据了解,干涸了之后如果想要恢复只能请人工了,而制盐的盈利过于微薄,请人工的费用太高,所以为了避免盐田干涸,只能一直保持高强度的劳动。[83]采访中我们面对的一位手部骨折的林奶奶就是在盐田工作时受了伤,而就算如此,当我们在采访她的时候,她80多岁的老伴也仍正冒着烈日在自家的盐田工作,而这些工作量在以往都是需要三四个壮年劳动力去完成。[84]

另外,在仍守着盐田的几家人里,在上了年纪和还处于壮年的两种人群里,对现存的盐田和东洲却具有区别明显的认识。一方面年纪大的人大多都觉得,这么大的年纪,除了引水晒盐制盐,也不会什么别的技能,难以转行。另一方面,如果家里的后辈争气,所得足以支持家庭开支,就不用老人再考虑生计,但是如果相反,那么就还需要家里的老人反过来继续在盐田生产然后补贴家用,这种情况更是断然不敢轻易就废弃盐田的。所以不是不知道外出也许还有别的赚钱机会,且制盐的风险大,只能靠天吃饭,但对于已经大半辈子都在盐田的老盐民来说,守护自己的盐田仍然还是他们认为最稳妥的选择。

对于比较年轻的一辈而言,尽管坚持产盐,但也并不再拘泥于产盐为唯一的工作,像在调研中采访到的林伯,虽然他的盐田并没有荒弃,仍保持着正常的运作,甚至天气的好的时候,能将自己的盐田都过一遍流程[85],但是他如今还是两个大排档的小老板,所以尽管他仍然在盐田生产,但实际上他也不再是只进行盐业生产的纯正盐民。而这另一重身份,也能保证了当自家盐田收益不佳时,他仍能维持家中的生活,我们采访时得知,他的盐田因为前不久的超强台风“山竹”受灾严重,损失了3万斤盐,但因为有其他产业,家庭生活所受影响并不严重。然而,他始终认同并守护着自己盐民的身份。(www.xing528.com)

图6-17 林伯在耙盐

(2018年11月23日 邓惠之 摄)

无论是谁,他们都很清楚,盐田的荒弃是不可逆的,这种不可逆既是因为盐田本身难以恢复的特殊性,还有更加紧迫的现实原因——所有村内的盐田属集体所有,一旦自行放弃耕种,就不再拥有使用权,这些被放弃的盐田目前来看也只有一个已知的未来,就是成为建筑用地。实际上现在仅存盐田的主人不只是在面对自己和家庭的生计问题,更是在抉择应否继续孤身和时代大势抵抗的问题。无论这些还坚守在盐田的盐民群体有没有意识到,其实盐田所包含的故土情怀,已经远超他们理解中盐田作为一块维持生计的土地的价值意义。对于许多现在或曾经的盐民群体来说,盐田是故乡特殊记忆的载体,曾养育了整个东洲,贯穿了东洲的历史脉络。对于那些已经脱离盐田,甚至离开东洲谋生的人们来说,记忆载体的作用要远比我们意识到的更关键,如果没了载体,这些对故乡的依恋和羁绊会以更快的速度新陈代谢,“根”就会消逝得更彻底,而这些故乡记忆、乡土情怀,对于一个飞速发展的城市、国家而言,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