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地战略核导弹的发展历程和性能分析

地地战略核导弹的发展历程和性能分析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地战略核导弹是三位一体战略核攻击力量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现役地地战略核导弹大都采用地下井固定发射方式,因而战时易遭摧毁,生存能力很低。地地战略核导弹主要是美苏两家在竞相发展,经过40多年的较量,目前已发展了五代。这一代导弹主要是提高导弹的生存能力和作战性能,发动机改为固体推进剂,反应时间有所缩短,核弹头加装了突防装置,命中精度、威力和可靠性都有所提高。

地地战略核导弹的发展历程和性能分析

地地战略导弹三位一体战略核攻击力量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投掷重量大、射程远、命中精度高、反应时间短、戒备率高,以及指挥、控制和通信较为可靠等特点。但是,由于现役地地战略核导弹大都采用地下井固定发射方式,因而战时易遭摧毁,生存能力很低。地地战略核导弹主要是美苏两家在竞相发展,经过40多年的较量,目前已发展了五代。

第一代导弹是战后至50年代末期发展的美苏在纳粹德国V-2弹道导弹的基础上,利用从德国掠取的导弹专家和大批技术资料分别研制的 “宇宙神”D、E、F,“大力神”Ⅰ、“雷神”、“丘比特”和SS-4、SS-5、SS-6型地地核导弹。这一代核导弹只是解决了有无问题,在技术性能方面还比较差,反应时间较长,均为单弹头,圆概率误差 (CED)最大能达8000米。当时,导弹的最大射程已达10000公里,起飞重量最大为122吨,弹头威力最大为500万吨梯恩梯当量 (“宇宙神”)。

第二代导弹是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发展的,主要型号是美国的 “大力神”Ⅰ、“民兵”ⅠA、ⅠB和 “民兵”Ⅰ,苏联的SS-7和SS-8等。这一代导弹主要是提高导弹的生存能力和作战性能,发动机改为固体推进剂,反应时间有所缩短,核弹头加装了突防装置,命中精度、威力和可靠性都有所提高。这一代导弹的最大起飞重量为80吨 (SS-7),最大射程为11000公里 (“民兵”Ⅰ和SS-7),命中精度CEP最小已达560米 (“民兵”Ⅰ),弹头威力最大1000万吨梯恩梯当量 (“大力神”Ⅰ)。

第三代导弹是60年代中至70年代初期发展的,主要型号有:美国的 “民兵”ⅢMK12和 “民兵”ⅢMK12A,前苏朕的SS-9Ⅰ、Ⅱ、Ⅲ、Ⅳ,SS-11Ⅰ、Ⅱ、Ⅲ和SS-13。这一代导弹的突出特点是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和打击硬目标的能力,开始采用分导式多弹头,命中精度也有进一步提高。在主要技术性能方面,起飞重量最大为200吨 (SS-9),最大射程为12000公里 (SS-9、SS-11Ⅱ),圆概率误差CEF最小为185~220米 (“民兵”),弹头数量最多为3个 (“民兵”、SS-11),导弹威力最大为2500万吨梯恩梯当量 (SS-9Ⅱ)。(www.xing528.com)

第四代导弹是7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期发展的,主要型号有美国的 “潘兴”Ⅱ和MX导弹,苏联的SS-17Ⅰ、Ⅱ、Ⅲ,SS-18Ⅰ、Ⅱ、Ⅲ、Ⅳ,SS-19Ⅰ、Ⅱ、Ⅲ和SS-20。这一代导弹的主要特点是提高导弹的生存能力和摧毁目标的能力,而且它投掷重量大,可携性能先进的分导式弹头,命中精度有所提高。在技术性能方面,起飞重量最大为220吨 (SS-18),最大射程达16000公里(SS-18Ⅲ),圆概率误差CEP最小90~120米 (MX),分导弹头数量最多为10个 (MX和SS-18Ⅳ),导弹威力最大为2400万吨梯恩梯当量 (SS-18Ⅰ)。

第五代导弹是70年代末期以后发展的,主要型号有:美国的“侏儒”,苏联的SS-24、SS-25、SS-X-26和SS-X-27。这一代导弹的突出特点是导弹向小型化、机动化、高突防、高精度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了生存能力和打击硬目标的能力。在技术性能方面,最大起飞重量已从原来的220吨降到80吨 (SS-24),像“侏儒”导弹只有16.8吨;最大射程已创历史最高记录,达13000公里 (SS-24);圆概率误差CEP降至120米 (“侏儒”);分导弹头数量最多仍为10个 (SS-24);导弹威力最大为10×35万吨梯恩梯当量 (SS-24);发射方式由原来的地下井转为公路机动(“侏儒”和SS-25)和地下井及铁路机动 (SS-24)发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