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计划审计:优化审计风险,提高效率

计划审计:优化审计风险,提高效率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计划审计工作对于注册会计师顺利完成审计工作和控制审计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计划审计工作有助于注册会计师适当关注重要的审计领域,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及恰当地组织和管理审计工作,使审计工作以有效的方式得到执行。计划审计工作包括针对审计业务制订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具体审计计划应当包括风险评估程序、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和其他审计程序。

计划审计:优化审计风险,提高效率

计划审计工作对于注册会计师顺利完成审计工作和控制审计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计划审计工作有助于注册会计师适当关注重要的审计领域,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及恰当地组织和管理审计工作,使审计工作以有效的方式得到执行。

计划审计工作包括针对审计业务制订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一)总体审计策略

注册会计师应当制定总体审计策略,以确定审计工作的范围、时间安排和方向,并指导具体审计计划的制订。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应当考虑以下主要事项:

1.审计范围。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审计业务的特征,包括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特定行业的报告要求以及被审计单位组成部分的分布等,以确定审计范围。

2.审计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及所需沟通的性质。总体审计策略的制定应当包括明确审计业务的报告目标,以计划审计的时间安排和所需沟通的性质,包括提交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预期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的重要日期等。

3.审计方向。总体审计策略的制定应当包括考虑影响审计业务的重要因素,以确定项目组工作方向,包括确定适当的重要性水平,初步识别可能存在较高的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初步识别重要的组成部分账户余额,评价是需要针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获取审计证据,识别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财务报告要求及其他相关方面最近发生的重大变化等。

4.审计资源。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总体审计策略中清楚地说明审计资源的规划和调配,包括确定执行审计业务所必需的审计资源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二)具体审计

计划注册会计师应当为审计工作制订具体审计计划。具体审计计划比总体审计策略更加详细,其内容包括为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项目组成员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可以说,为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的决策是具体审计计划的核心。具体审计计划应当包括风险评估程序、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和其他审计程序。

1.风险评估程序。具体审计计划应当包括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l号——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价重大错报风险》的规定,为了足够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计划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2.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具体审计计划应当包括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的规定,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需要强调的是,随着审计工作的推进,对审计程序的计划会一步步深入,并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例如,计划风险评估程序通常在审计开始阶段进行,计划进一步审计程序则需要依据风险评估程序的结果进行。因此,为达到编制具体审计计划的要求,注册会计师需要完成风险评估程序,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计划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范围。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3.计划实施的其他审计程序。具体审计计划应当包括根据审计准则的规定,注册会计师针对审计业务需要实施的其他审计程序。计划的其他审计程序可以包括上述进一步程序的计划中没有涵盖的、根据其他审计准则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执行的既定程序。

计划审计工作并非审计业务的一个孤立阶段,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由于未预期事项、条件的变化或在实施审计程序中获取的审计证据等原因,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过程中对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做出必要的更新和修改。通常情况下,这些更新和修改涉及比较重要的事项。例如,对重要性水平的修改,对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的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和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更新和修改等。

(三)审计重要性

通常而言,重要性概念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第一,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

第二,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做出的,并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

第三,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做出的。由于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可能差异性很大,因此,不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在审计开始时,注册会计师必须对重大错报的规模和性质做出一个判断,包括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和特定交易类别、账户余额和披露的重要性水平。当错报金额高于整体重要性水平时,就很可能被合理预期,这样将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根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产生影响。

在整个业务过程中,随着审计工作的进展,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所获得的新信息更新重要性。在形成审计结论阶段,要使用整体重要性水平和为了特定交易类别、账户余额和披露而确定的较低金额的重要性水平来评价已识别的错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和对审计报告中审计意见的影响。

1.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时,需要考虑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审计的目标、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同时,还应当从性质和数量两个方面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1)从性质方面考虑重要性。

在某些情况下,金额相对较少的错报可能会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例如,一项不重大的违法支付或没有遵循某项法律规定,但该支付或违法行为可能导致一项重大的负债、重大的资产损失或者收入损失,则认为上述事项是重大的。

(2)从数量方面考虑重要性。(www.xing528.com)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时,需要运用专业判断,很多注册会计师根据所在会计师事务所的惯例及自己的经验。通常先选定一个基准,再乘以某一百分比作为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在选择基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以下五各方面:

1)财务报表要素(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

2)是否存在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项目(如为了评价财务业绩,使用者可能更关注利润、收入或净资产);

3)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以及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

4)被审计单位的所有权结构和融资方式(如被审计单位仅通过债务而非权益进行融资,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更关注资产及资产的索偿权,而非被审计单位的收益);

5)基准的相对波动性。适当的基准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

为选定的基准确定百分比需要运用职业判断。百分比选定的基准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例如,以营利为目的的实体,注册会计师的经验百分比是税前利润的5%~10%;而对非营利组织,注册会计师可能认为总收入或费用总额的1%~2%或资产总额的0.5%~1%是适当的;以收入为基准的实体,为收入的1%~2%;以资产总额为基准的实体,通常不超过资产总额的1%。百分比无论是高一些还是低一些,只要符合具体情况,都是适当的。

(3)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确定方法如下:

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定情况,下列因素可能表明存在一个或多个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其发生的错报金额虽然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但合理预期将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

1)法律、法规或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是否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特定项目(如关联方交易、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薪酬)计量或披露的预期;

2)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相关的关键性披露(如制药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成本)。

在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定情况考虑是否存在上述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时,了解治理层和管理层的看法和预期通常是有用的。

2.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是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一个或多个金额,旨在将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如果适用,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还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的一个或多个金额。

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并非简单机械的计算,需要注册会计师运用职业判断,并考虑下列因素的影响:(1)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这些了解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过程中得到更新);(2)前期审计工作中识别出的错报的性质和范围;(3)根据前期识别出的错报对本期错报做出的预期。

通常而言,实际执行的重要性通常为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50%~75%。

接近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50%的情况:(1)非连续审计;(2)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多;(3)项目总体风险较高(如处于高风险行业经常面临较大的市场压力,首次承接的审计项目或者需要出具特殊目的报告等)。

接近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75%的情况:(1)连续审计,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少;(3)项目总体风险较低(如处于低风险行业,市场压力较小)。

(四)审计风险

在执行审计业务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件及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审计风险,是指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可接受的审计风险的确定,需要考虑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风险的态度、审计失败对会计师事务所可能造成损失的大小等因素。但必须注意,审计业务是一种保证程度高的鉴证业务,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应当足够低,以使注册会计师能够合理保证所审计财务报表不含有重大错报。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1.重大错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分为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此类风险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但也有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如经济萧条。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由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两部分组成。固有风险,是指在考虑相关的内部控制之前,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易于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是指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但没有被内部控制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的可能性。控制风险取决于与财务报表编制有关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由于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某种程度的控制风险始终存在。

2.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为了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这里所说的重要性水平高低指的是金额的大小。通常,4000元的重要性水平比2000元的重要性水平高。如果重要性水平是4000元,则意味着低于4000元的错报不会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此时注册会计师需要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合理保证能发现高于4000元的错报。如果重要性水平是2000元,则金额在2000元以上的错报就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此时注册会计师需要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合理保证能发现金额在2000元以上的错报。显然,重要性水平为2000元时审计风险比重要性水平为4000元时的审计风险高。审计风险越高,越要求注册会计师收集更多更有效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注册会计师不能通过不合理的人为调高重要性水平来降低审计风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