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家审计,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关系与特点

国家审计,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关系与特点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免疫系统”,国家审计的内在机理是及时发现问题、依法处理问题、充分利用成果、依法报告工作。

国家审计,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关系与特点

1.国家审计

关于国家审计的本质问题,有学者结合公共受托责任变化来考察国家审计本质的变迁,得出国家审计的本质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的结论,并指出审计作为“免疫系统”需要面对的新挑战:(1)审计范围外延扩大化;(2)审计视角向维护国家安全转变;(3)审计作用由被动防范向主动预防转变。[111]在政府审计的特征方面,有学者认为,我国政府审计除具有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等一般特征外,还具有批判性、建设性、服务性、宏观性、主动适应性和开放性等最能反映国家治理和国家职能的六项明显特征。[112]

国家审计职责的合理确定是审计制度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法治与现代市场经济为国家审计职责确定提供了原则性的框架和先决性的约束条件。有学者基于法治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逻辑,把国家审计置于与之相联系的几种关系中进行审视,通过对五对基本关系的分析探讨国家审计应承担的基本责任,形成了国家审计职责的基本框架,即重构国家审计与政府的责任关系;重释各级国家审计之间的责任关系;重建国家审计与国有企业的责任关系;重塑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的责任关系;重理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的责任关系。[113]

有学者认为,作为一种质量控制措施,同业复核已被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审计机关所采用,其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国审计机关借鉴。并指出,建立切合中国审计监督实际的同业复核制度,应当实行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网格状同业复核模式,围绕质量控制体系确定同业复核内容,从全面质量管理角度规范同业复核的程序和方法,立足效果性设定同业复核报告的内容和类型,并辅之以必要的保障机制。[114]

有学者以“免疫系统”理论研究国家审计,认为在“免疫系统”理论新视野下,国家审计应在借鉴免疫系统的自发性和自适应性的基础上,确保其独立性和强制性,完善审计机制;发挥防御、自稳、监督职能和防护性、建设性、调控性等作用,维护国家安全。作为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免疫系统”,国家审计的内在机理是及时发现问题、依法处理问题、充分利用成果、依法报告工作。不断增强并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的措施有:积极探索务实高效和充分保障审计独立性的体制机制;努力完善国家审计联系制度和审计结果公开制度;持续改进各部门的协调机制及国家审计的创新机制;大力加强基础建设,夯实可持续发展的根基。[115]

有学者认为,治理市场失灵的方式是政府规制,而防治政府失灵的重要手段则是审计规制。审计规制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广阔的活动领域和独特的作用方式。要充分释放国家审计内聚能量,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速国家审计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的战略转型,完成盘整现有资源、深化精品与发展特色、调整工作布局、优化审计内容、突出审计重点、改进技术方法、提高人员素质、提升管理水平、创新审计理论与教育等多重变革。[116]

也有学者从政府公共受托责任来看国家审计,认为:政府公共受托责任建立在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基础之上。它具体包括行为和报告两个层面。一方面,政府应当从人民的公共利益出发,管理好人民托付的公共财产,履行好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责;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向公众及其代表(立法机构)报告其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然而在现实中,政府在履行公共受托责任方面存在诸多缺失。强化政府对公众的受托责任应当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提高财政透明度;建立有效的政府绩效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对政府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及其报告的监督机制;在政府绩效评价和审计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政府问责机制,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未履行公共受托义务的责任。在这其中,国家审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无论是政府信息公开、政府绩效评价还是行政问责,都建立在有效审计的基础之上,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国家审计制度。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逐步改革我国现行的国家审计体制,以加强立法机关对政府公共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第二,进一步扩大国家审计的范围;第三,进一步强化国家审计结果公开制度;第四,提高国家审计结果的约束力。[117]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有学者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制度经历了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从产权界定、产权保护到促进产权平等、提高产权效率进而在适当水平上确保实现人权的过程;其发展方向是实现从保护“资源”为本到保护“人权”为本、从以政府为主导到以公民为主导的历史性转变。并强调研究国家审计制度的效率和作用应该以产权保护和人权改善为基本的着眼点,认为国家审计制度应以《宪法》保障公共产权,促进经济稳步增长;保护国有企业产权,为国有企业改革保驾护航;配合财政体制改革,保障中央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实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强化对地方政府及企业公共资源支配权的有效约束;以《审计法》为依据,提高审计权威,扩大审计范围;推行以政府为主导的绩效审计,践行科学的国家治理机制;改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促进人权改善;强化审计免疫功能,通过创新提高审计效率与效果。[118]还有学者指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要把握好几个关系:中国审计特殊性和审计发展普遍规律的关系、中国审计发展与外部社会环境变化的关系、中国审计当前状况与放眼长远发展的关系、中国审计全局性问题与局部性问题的关系。[119]

有学者指出,当前我国政府审计存在政府审计职权的制约层次不高、政府审计机制与审计管理体制还未完全进入良性循环状态等问题,并提出,完善政府审计的相关法律制度、切实提高政府审计人员素质、继续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府审计监督模式、增强审计工作的透明度等解决对策。[120]

为了总结国家审计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经验,探讨国家审计应对金融危机的机制和方法,中国审计学会于2010年4月27—28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了国家审计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研讨会,会议就国家审计在应对金融危机中采取的措施、发挥的作用及其机理、不足等七个方面展开讨论。[121]就国家审计与金融安全问题,有学者采用比较分析与归纳总结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20国集团国家审计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国外经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后危机时代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功能作用六大方面思考,以期促进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和金融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这六大方面思考包括:创新国家审计制度安排,完善国家/政府治理;构建国家金融/经济安全审计预警体系;建立提升政府审计透明度的制度机制;完善金融监管审计法规制度;进一步树立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念,明晰各类审计的本质目标;增强国家审计的主动性与预防性,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122]有学者指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国家审计在维护金融安全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系统性缺陷,这些系统性缺陷是由国家审计机关与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金融危机的复杂性与国家审计局限性的矛盾等一些深层次原因导致的。并建议,为实现国家审计维护金融安全的目标,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完善国家审计与金融监管制度,关注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国家审计的综合性与时效性,开展金融监管的绩效审计等。[123]有学者将审计“免疫系统”论和审计实践相结合,对国家审计在应对金融危机中采取的重要举措,以及所发挥的综合评价及信息反馈、警示和预防、揭露和促进、建设和参谋等主要作用进行了归纳分析,并结合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形势分析,从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注重防范和控制各项风险、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等方面,对国家审计进一步发挥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提出了对策建议。[124]有学者认为,政府审计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发挥的战略防御与微观制度清除、修补作用,并提出完善审计制度,建立经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重视财政安全审计、国家经济信息安全审计等建议。[125]也有学者认为,政府审计在促进国家经济安全运行中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监控作用、预警作用和保护作用;政府审计发挥作用途径主要包括:增强排险功能、规范功能、促进功能、免疫系统功能和守护功能;政府审计发挥作用主要方式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为支撑,以探索创新精神为动力。[126]还有学者建议构建发挥政府审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作用的实现机制,主要包括再监督评价机制、调控协调机制、监测预警机制、救济援助机制和信息传导机制。[127]

2.内部审计(www.xing528.com)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即将实施,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和审计师将需要按照该规范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进行自我评价和审计。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框架中内部监督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企业层面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如果被认定为无效,将直接导致整个内部控制被评价为无效。有学者认为,内部审计职能建设应首先达到《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的有效性标准,同时还应该持续改进,以满足企业风险管理及内部审计服务对象不断增加的需求。并指出“持续改进”应从两个方面着手:(1)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达到“有效”;(2)改进审计职能,缩小内部审计服务对象的期望差距,真正起到价值增值作用。[128]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有学者指出,中国企业内部审计法律制度建构于20世纪80年代初叶,制度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然而,囿于建构时间的迟滞性、法律资源的本土性以及建构视野的局限性,中国企业内部审计在目标、职能、领域、机构与模式等定位方面均存在缺陷。中国加快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建构与之相适应的企业内部审计法律制度是当务之急,故而有必要:(1)调整目标与职能定位:增加审计价值与实现风险控制;(2)调整规范定位:提高位阶,构建内审法律规范体系;(3)明确机构定位:确保独立性与权威性;(4)满足人员定位:建构多元智识资源的审计队伍。[129]

关于内部审计的职能问题,有学者通过对最近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内部审计职能应该定位于作为董事会的伙伴,一个特殊而且实力强劲的合伙人;内容应包括对财务报表信息的合法性和公允性的审计,和对企业的经营运作、风险管理与控制情况的审计;实施途径应包括企业自身设立审计机构进行监督和外包内部审计业务两种;影响内部审计职能发挥的因素应包括:与管理当局、外部审计师交流,独立性,专业性,客观性[130]

从内部审计的国内外比较研究来看,有学者将我国的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进行比较,指出从制定背景上看,二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现实需求上,随着内部审计职业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内部审计面临的环境也将愈来愈多地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从基本概念上看,二者虽有区别,但其本质属性是一致的;从框架结构上看,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框架结构更能够突出前后的统一性以及逻辑的一贯性;从准则内容上看,二者存在一定差异,但各有卓越之处。并认为从制定程序上看,我国应当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的经验,但总体而言,二者的协调化程度是较高的。[131]具体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借鉴:一是完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发挥真正的引领作用;二是借鉴内部审计国际实务准则框架的“立场公告”,表明中国内部审计职业组织的态度和观点;三是借鉴内部审计国际实务准则框架“实务公告”与“实务指南”,充实我国准则的相关内容;四是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协会“职业实务理事会”的职责,强化内部审计准则委员会的监督作用。[132]有学者从国际内部审计的定义及其发展着手,指出国际内部审计发展的四大趋势:开拓风险管理新领域、深入介入内部控制、推动更有效的公司治理、更新内部审计师的职责;并指出了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推进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建立相对独立的审计组织机构、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促进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采用科学的现代审计技术、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技能。[133]还有学者对《日本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准则》及其施行后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指出其对我国内部审计的借鉴建议:(1)通过立法和媒体宣传明确企业设置内部控制的必要性;(2)明确内部控制应用、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区别;(3)强化对IT技术应用的相关标准;(4)明确实施内部控制与企业组织结构的关系;(5)创建符合自身特色的制度。[134]

有学者认为,内部审计置身于组织内部,其本质是监督,由此决定了其与组织内相关利益方产生潜在冲突的可能性。可以说,内部审计潜在冲突是内部审计职业之必然,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部门之间的潜在冲突。能否解决好这类冲突,直接关系到内部审计能否发挥建设性的作用。因而,该学者以罗宾斯冲突理论中的“潜在对立阶段三要素”为理论依据,结合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内部审计实务经验,建议从组织层面入手,通过制度建设化解内部审计潜在冲突,增进跨部门的沟通,营造良好的审计内部环境,让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更加顺利。[135]

此外,还有学者对2003—2009年间的内部审计研究进行总结,指出2003—2009年,我国学者关于内部审计的学术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形成了围绕内部控制的清晰脉络;热点集中在内部审计的职能、外包,以及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相互嵌合方面,内涵也随着内部控制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并认为未来内部审计将在实现技术和相关理论综合上有所突破,有关内部审计人员的研究也将其作为研究方向之一。[136]

3.社会审计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信息披露的要求日益提高,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活动也越来越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有学者采用文献研究法从企业社会责任审计需求、审计主体、审计内容、审计标准、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等方面对国外学者的主要研究进行了综述和评价,积极肯定了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活动的内在价值,并提出了在我国需科学确定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理论的研究框架,逐步确立推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实务的方法和策略,增强企业公共政策的制定意识,强化对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在需求等启示和建议。[137]

有学者认为,对企业、事业和机关等不同类型的单位,不论其所有制性质是国有还是非国有,在财务审计、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或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对其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并强调对不同被审单位,社会责任审计的重点应有所不同,被审计单位要对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作出报告和承诺,同时要加强社会责任审计结果的公告和利用。[138]

就社会审计的法律制度完善问题,有学者认为社会审计法律制度是中国审计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腐败的预防与控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以社会审计权理论为指导,完善社会审计法律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并提出我国社会审计权理论应以社会参与权的经济表达方式为法理基础;以“社会公众是注册会计师的唯一委托人”为观念基础;独立审计师的经济监督活动为实践基础。社会审计权理论的基本内容:(1)社会审计权的性质是以经济运行控制为核心的社会责任监督权;(2)社会审计权的实现要求注册会计师承担更广泛的社会责任。[13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