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扶贫:幼教点铺就脱贫路

教育扶贫:幼教点铺就脱贫路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种原因叠加导致了较高的贫困发生率。为了拔掉穷根,摘下穷帽子,国家将教育扶贫作为凉山脱贫攻坚的重点工作。2018年5月,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凉山州启动“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工作。在他看来,彝族地区教育扶贫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能干事的人上。大杉坪村幼教点的教学成果是雷波县推普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今年4岁的苏英,是大杉坪村幼教点的一名幼儿。

教育扶贫:幼教点铺就脱贫路

大杉坪村位于“三区三州”之一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全村193户944人,贫困发生率33.8%。厚葬薄养积习难改,集体经济空白一片……多种原因叠加导致了较高的贫困发生率。

大杉坪村是个纯彝族村。过去全村人基本不会说普通话,2017年村里干部的最高学历仅为初中。而现在,普通话已经成为村民习惯用语了,很多家长都重视娃娃教育。2018年村里一下子出了7名大学生

“叔叔阿姨好!”

“小朋友,你们好啊,在干什么呢?”

“我们在挖笋子啊!”

4月12日,大杉坪村里的路上,孩子们可以用普通话和记者顺畅地交流。为了拔掉穷根,摘下穷帽子,国家将教育扶贫作为凉山脱贫攻坚的重点工作。

2018年5月,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凉山州启动“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工作。依托当地“一村一幼”幼教点,帮助凉山州民族地区儿童在学前学会普通话,实现听懂、会说、敢说、会用普通话,养成好习惯的目标。

每当听到孩子们的儿歌声,刘传星都会感到欣慰。

刘传星,四川省教育厅教科院德育心理所副所长。2017年他主动申请到凉山州雷波县大杉坪村驻村。

走村入户,了解村上娃娃的学习普通话的情况,是刘传星的日常工作;寻找机会为村上娃娃学好用好普通话想点子,是他每天都在琢磨的事情;站在村委会的门口,听到大杉坪村幼教点普通话教学声,刘传星心中充满了希望。

现在的大杉坪村,孩子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学好说好普通话在大杉坪村越来越重要。

2017年以来,大杉坪村先后开展了5期“彝区孩子走出大山看世界”公益活动,有87名大凉山孩子先后到成都、杭州、北京等地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益游学。“大杉坪村的孩子不仅有机会走出大山,还能感受外面世界的文明程度,学习外面世界的知识,娃娃们的普通话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刘传星说。(www.xing528.com)

驻村时间越久,刘传星心里越清楚,深度贫困地区最缺乏的是能“干得起事”的人。在他看来,彝族地区教育扶贫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能干事的人上。如何让老师留得住,是大杉坪村教育发展的关键,更是提升民族地区教育的基础。

5月29日,雷波县大杉坪村幼教点辅导员吉么阿几(右)、徐显群(左)在教孩子们唱儿歌

徐显群、杨代芳、陈全玉和吉么阿几是大杉坪村幼教点的四位幼教点辅导员。

“日常教学很简单,都是从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开始教。看到孩子们每天认真学习普通话的样子,我很开心。”吉么阿几说。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11个民族聚居县均为深度贫困县。雷波县作为深度贫困县之一,学前推普工作责任大、任务重。大杉坪村幼教点的教学成果是雷波县推普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大杉坪村幼教点还排练了活动,娃娃们用普通话的形式给自己过了一个难忘的节日。

今年4岁的苏英,是大杉坪村幼教点的一名幼儿。她是学习普通话的直接受益者。

“上学期来的时候我们老师问她什么她都不说话,性格也很内向,上课内容根本就听不懂。从这学期到现在,老师问她一些简单的问题她都可以回答了,而且还会唱一些我们‘学普’上的儿歌。现在她很爱说话,性格开朗了许多。”吉么阿几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5月30日大杉坪村幼教点的孩子们六一儿童节彩排节目后合影

苏英(前一)在教室里上幼儿防溺水教育课

雷波县“学前学会普通话”办公室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截至2019年5月14日,雷波全县“一村一幼”共开办幼教点317个,教学班431个,幼儿13167个人,辅导员在岗864名,通过“一村一幼”计划的实施,实现了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推行一周年后,雷波县13167名幼儿的普通话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