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庄浪县:坚韧扶贫路,荣膺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庄浪县:坚韧扶贫路,荣膺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庄浪县隶属于甘肃省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六盘山西麓,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全省确定的23 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庄浪县作为甘肃省6个农村“三变”改革省级试点县(区)之一,依靠着“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积极开展农村“三变”改革。2018年10月,庄浪县被评为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庄浪县:坚韧扶贫路,荣膺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庄浪县隶属于甘肃省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六盘山西麓,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全省确定的23 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庄浪县作为甘肃省6个农村“三变”改革省级试点县(区)之一,依靠着“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积极开展农村“三变”改革。按照“整体工作党委政府推动、产业发展公司化运作、组织生产专业合作社实施、贫困群众入社入股分红”的发展思路,突出“强、引、育、规、组”五字方针,构建“党组织+国有公司+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群众”的产业发展组织体系,初步实现了农业产业发展由行政推动向市场运作的转变,为全省开展农村“三变”改革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2017 年11~12 月,甘肃省委农工办调研组、甘肃省政府研究室调研组先后前往庄浪县调研农村“三变”改革工作。2017 年12 月,甘肃省创新扶贫产业组织形式推动农村“三变”改革现场交流会在庄浪县召开,对庄浪县农村产业扶贫和“三变”改革工作进行介绍和推广。2018年1~7 月,礼县、麦积区、宕昌县、甘谷县、清水县等党政考察团先后前往庄浪县考察学习农村“三变”改革工作。2018年8月,中央电视台摄制组来到庄浪县采访摄制,对庄浪县农村脱贫攻坚和“三变”改革工作进行报道和宣传。2018年8月,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考核组在庄浪县考核验收时指出,庄浪县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推动力度大,亮点突出,成效明显,构建的“党组织+国有公司+龙头企业+专合组织+贫困群众”的产业扶贫“庄浪模式”走在了全省前列,值得在全省推广学习。2018年10月,庄浪县被评为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1.国有农发公司带动的产业发展组织模式

庄浪县和众多贫困县一样,小农生产占主导,农业社会化服务薄弱,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种养业产业链条短,专业化生产水平不高,农产品销售难。庄浪县立足县情,坚持把公司化运作作为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脱贫攻坚步伐的重要举措,针对外引企业难度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少、带富致富能力弱的实际问题,按照“规范运行机制,加强过程管控,实现多方共赢”的要求,2017年8月依托县供销联社,县级财政注入5000 万元资本金、设立1000 万元风险补偿金,对接银行贷款授信17亿元、落实产业发展贷款2.1亿元,组建成立国有独资的庄浪县农业产业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庄浪县农发公司)[3],内设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陇原薯业和农发商贸5个子公司,并在18个乡镇共设立23个分公司,在293个行政村都建立了3个对应的合作社,构建了县、乡、村三级产业发展服务平台。庄浪县农发公司计划按照“2611”的比例分红,在总盈利中总公司占20%、群众分红占60%、村集体和专业合作社分红各占10%。预计由此每村每年集体收入可以达到5 万元以上,每个专业合作社收入可以达到2万元以上,村干部参与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的每人每月可以增加收入2000元以上。

截至2018 年10 月,庄浪县农发公司集中发展苹果、种薯和大蒜等产业园3.97 万亩;建成标准化养殖场40 个,引进澳洲红安格斯基础母牛1275 头、平凉红牛基础母牛5603 头,已产犊526 头;在北京市、天津市、兰州市等地建立农产品直销店,推进庄浪农产品进入了中高端市场;通过农发公司带动发展县内龙头企业12 家、家庭农场620 个、产业大户963户,联结293 个行政村的879 个专业合作社,形成了以国有公司为主导、龙头企业为补充、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为支撑、贫困群众为主体的产业发展组织体系,实现了合作社组建、产业发展、农民群众入社和贫困户入股“四个全覆盖”;组织推动农户参与股权设置和协商合作,带动全县196 个村入股土地4.2 万亩,参股群众2.13 万户(其中贫困户1.01 万户)已获得分红和务工收入2022.6 万元,161 个村有了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输血”与“造血”的有机结合;依托财政资金投入,发力贫困群众整体参与,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吸收整合资金4550 万元使91 个预脱贫村每村用于入股农发公司发展集体经济资金达到50 万元,投入9800 万元将每村50万元扶持资金量化入股到196个优势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与农发公司签订入股合同,公司按照每年10%的比率分红,其中5%作为合作社的公益金公积金、95%对现有贫困户和返贫户人均进行分红。此外,庄浪县农发公司还规划建设占地1000 亩的现代农业物流园,配套建设苹果分级分拣生产线、2 万吨保鲜库和饲料配送中心、肉牛屠宰厂、有机肥加工厂等,逐步实现公司从种养业向精深加工业转变,延长产业发展链条,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逐步打造集“种养加贸工农”和绿色发展于一体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集团。

2.突出特色种养殖的产业扶贫开发模式

庄浪县农村“三变”改革与产业扶贫开发相结合,针对农村实际和市场需求,注重发展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探索出了“三变”+特色种植(如苹果、种薯、大蒜、药材)、“三变”+特色养殖(如养牛)的产业扶贫开发模式。基于此,庄浪县坚持产业发展精准到村到户,制定了各产业三年发展规划,主产业明确主抓领导、责任单位、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成立“九大冲刺行动”工作推进组,实行“三级统筹”多元投入、“五方联动”凝聚合力和“五个一”产业推进机制,促进了产业扶贫开发由面上整推向分行业、分领域冲刺转变。

2018 年,庄浪县苹果产业以“密植扩量、乔化改造、品种优化”为重点,新增标准化管理示范基地4.5 万亩,全县果园面积累计达到65 万亩、挂果园28 万亩,适宜区贫困群众人均种植果园1 亩以上,人均增收950 元以上;种薯产业围绕推广“庄薯3 号”“庄薯4 号”优良品种,构建“科技创新+公司运作+专合组织+产业基地+贫困农户”五级链条,扶持贫困户种植种薯6.52 万亩,带动全县发展种薯25 万亩,关山林园区贫困群众户均种植种薯2 亩以上,人均增收850 元以上;扶持贫困群众种植大蒜1.3万亩、中药材5500亩,带动全县种植大蒜3.2万亩,人均增收650元以上。通过以上途径,全县脱贫5200 户、3 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下降到8%以下;养牛产业围绕壮大“平凉红牛”,由公司投资建场、合作社组织生产与农户分散养殖、合作社提供“三供一销”服务,坚持公司经营与农户散养相结合,扶持贫困户新建牛舍3923 座,投放平凉红牛基础母牛9714头,确保到年底全县贫困户的户均养牛1头以上、深度贫困乡镇贫困户的户均养牛2头以上,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

水洛镇吊沟村是依托特色种养殖推进产业扶贫开发的典范村庄。水洛镇吊沟村全村共有413 户1785 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151 户543 人,贫困发生率为30.42%,现有未脱贫人口92 户370 人,贫困发生率20.72%。2018年预脱贫51户235人,贫困面下降到7.56%。近年来,吊沟村把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作为助农增收的产业基础,创新机制,加大扶持,着力培育。特色养殖方面以养牛为主,按照公司化运作、合作社经营、农户入社入股分红的运营模式,建立一个肉牛养殖场(图11-1)、存栏规模600头;养殖场由庄浪县农发公司注资建设,与养殖合作社签订经营合同,由合作社负责日常饲养管理,吊沟村92 户贫困户全部纳入合作社,贫困户与合作社签订入股协议,牛场采取自繁自育和投牛入股的方式,生产优质高档平凉红牛,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特色种植方面以苹果种植为主,截至2018年8月全村栽植苹果2800亩。此外,吊沟村还栽植核桃300亩、花椒100亩,套种马铃薯1400亩,建成设施蔬菜塑料大棚32座,种植饲草400亩,建成规模养猪场2处。

(www.xing528.com)

图11-1 庄浪县水洛镇吊沟村肉牛养殖场

韩店镇东部山区是依托特色种养殖推进产业扶贫开发的典范片区。韩店镇东部山区依托所设立的农村“三变”改革推进产业发展综合示范区(全县11 个之一),探索出以特色养殖业为主导、以特色种植业为支撑的农村“三变”改革脱贫之路,有效促进了产业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夯实了群众脱贫基础。该综合示范区规划面积40.72 平方千米,涉及郭漫村、花河村、石桥村3 个村,覆盖农户523 户2418 人,其中贫困户308 户1259 人,目前未脱贫的贫困户149 户541 人。韩店镇东部山区针对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能力不强、劳动力不足和土地广种薄收等问题,积极探索“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扶贫模式,由村党支部、村委会牵头在3个村分别注册成立了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产业经营方式,由合作社组织群众规范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实现了农户生产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取暖”发展。大力发展马麝、平凉红牛养殖和胡萝卜、中药材、饲草种植等多元富民增收产业。在郭漫村引进逢春济民可信麝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 亿元,建成圈舍4000 间、饲养马麝2000 头,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马麝人工饲养繁育基地,带动郭漫村及周边4 村种植业合作社及农户订单种植胡萝卜、小南瓜、中药材等1000 亩;坚持把肉牛养殖作为能落实、见效快的特色产业,协调县农发公司注资建场,组建合作社饲养管理,已建成存栏规模600头的肉牛养殖场,采取自繁自育、寄养代繁等方式带动周边4 村群众种植饲草1500 亩。在此基础上,将郭漫村4700 亩阔叶林、2.5 千米道路和一处水泉入股马麝基地,每年获得固定分红4 万元,现已分红4 万元;动员郭漫村14 户农户将147.3亩撂荒地入股马麝基地,2017 年获得分红5.89 万元,户均增收4207 元;动员郭漫、石桥、花河3村100户农户将268.9亩撂荒地入股3村的种植专业合作社,订单种植胡萝卜、小南瓜、中药材、饲草等,由合作社负责种植和技术指导,由公司对胡萝卜、饲草等进行收购,农民每亩土地每年获得保底分红400 元并按股比获得收益分红,使撂荒地变成了“聚宝盆”;将县财政投入3个村的60万元扶持资金量化为全体贫困户持有的股金,入股到3村种植业合作社,用于种植胡萝卜、小南瓜、中药材和饲草等,合作社按照不超过10%的比例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之后按照贫困户、村集体8∶2 的比例进行收益分红;组织52 名劳动力参与马麝基地建设、马麝饲养和树叶采摘,在保证每天获得60~100元固定务工收入的基础上,饲养员按照母麝产仔率、公麝产麝香数量和树叶采摘数量等获得收益分红,人均每年收入可达6万元左右;阳光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花河村种植粮饲兼用型玉米100亩,吸纳13名贫困群众在基地务工,每年人均可获得务工收入8000多元。

3.借力电子商务的产业链条健全模式

电子商务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流通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庄浪这样一个远离经济中心,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落后的贫困地区而言,发展电子商务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对于庄浪县而言不仅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而且对于扩大群众就业、改善国计民生、助推精准脱贫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庄浪县作为2015 年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之一,专门成立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领导小组,把电子商务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促进电子商务发展与农村“三变”改革紧密结合,探索“三变”+电子商务模式,借力电子商务健全农业产业链条。

庄浪县自2015年8月启动实施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以来,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基础配套、协会引领、试点示范、分步推进”的总体思路,立足果品、马铃薯等主导产业及特色产品优势,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一园一平台两馆三中心”建设为依托,以实现乡、村电商服务站点“三有一能”为目标,在全县大力实施网络通畅和电商人才培育工程,打造了一批“电商乡”“电商村”“知名电商企业和网店”,初步建成了集生产、包装、销售为一体的电商产销链条,集网络、仓储、配送为一体的电商快递物流链条,集政府、协会、公司、农户为一体的电商运营链条,有力地促进了企业转型增效、群众就业创业、农户增收脱贫。

万泉镇高川村是借力电子商务健全产业链条的典型村庄。万泉镇高川村位于省道304 线南部、万泉镇中心地带,共6 个社512 户2290 人,现有果园2820亩,其中挂果园2700亩,人均1.23亩;现有贫困户41户159人,是全县非贫困村。为了实现2019 年整村脱贫、2020 年建成全面小康的目标,万泉镇结合实际情况,在高川村推行“三变”+电子商务改革模式,补全果品产业发展链条,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高川村山地梯田多、昼夜温差大、苹果栽植技术成熟、营销人才较多,是全镇最具发展山地梯田有机苹果独特优势的村庄,但苹果营销体系不健全、促销难度大。高山村积极探索,提出了“党委政府行政推动、合作社组织收购、电商推介销售、群众入股分红”的思路,把村集体、合作社、电商和农户连为一体,统一了营销标准,完善了营销体系,扩大了营销渠道,走出了一条以三产拉动一、二产,以“三变”推动村户增收的改革之路。高川村高广川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上接电商、下连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与庄浪县嘉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订销售合同,吸纳99 户贫困户及6 户非贫困户以自产优质苹果入社入股,按照与电商4∶6 的比例参与分红;将具有果园管理技术特长的4 位农户和参与果品分拣包装务工的24名贫困户,分别以技术股、劳务承包股入股到合作社和庄浪县嘉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按照2∶8 的比例参与分红;主营万泉山地梯田有机苹果,带动销售庄浪胡麻油粉条、土鸡蛋、手工艺品等农特产品,进一步丰富了营销种类。高川村村委会将255 平方米旧村部、80 平方米新村部多余用房、部分办公设施等评估作价8.5 万元,入股到庄浪县嘉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乐村淘网络电子有限公司,建成苹果集中分拣中心和电商运营中心,按6∶4 比例参与分红,盘活了闲置资产,激活了发展要素,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合作社在营销收入中提取2%~8%的公积金和公益金,进一步壮大了实力,实现了村集体、电商、合作社与农户“多方”合作共赢。仅2018 年3~7 月,高川村电商就接收订单125 份,销售库存苹果5.3 吨,实现销售收入5.8 万元,贫困户获得收入0.62 万元。

4.全面推进大力投入的改革工作开展模式

庄浪县集中力量抓建了30 个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11 个农村“三变”改革推进产业发展综合示范区,各乡镇自行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38个。至2018年5月初,全县共入股土地4.6万亩,资金3277万元(其中农户入股781 万元、集体入股1199.9 万元、社会资本入股1296.1万元),房屋2765平方米,道路77.3千米,农资13.3吨,户用和产业沼气513 户,技术技艺和管理人员392 人,散养肉牛200 头,果园及沙棘林5829 亩。截至2018 年7 月底,庄浪县已全面完成农村“三变”改革试点任务,全县18个乡镇的95个村(共293个村,占总村数的32.4%)开展了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其中省列试点村20 个、县列试点村10 个、11 个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推进产业发展综合示范区涉及村27 个。2018 年8月中旬,庄浪县委县政府制定印发《关于在全县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组织在剩余的198个村全面开展农村“三变”改革工作。

庄浪县在试点先行、全面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过程中,建立行政推动机制,成立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抽调骨干力量组建了农村“三变”改革办公室,建立了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县级干部抓点示范,县直部门全力配合,农扶公司市场运作,专业合作社组织生产,帮扶单位倾力支持,“三支队伍”履职尽责,贫困群众积极参与的农村“三变”改革工作机制;建立政策引导机制,出台了《庄浪县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方案》《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制定了农村资源资产评估,“三变”改革专项资金使用,农业产业化风险评估管理,“两权”抵押贷款管理,农村产业交易平台组建,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农村股权交易管理,“三变”改革股份合同管理,“三变”改革激励扶持,贫困人口参与“三变”改革进退管理十项配套办法,建立了清产核资、股份合作、资金整合、经营主体培育、产权交易融资支持、权益保障、风险防控、“三支”力量支持、联动推进十种工作机制,为“三变”改革提供了政策扶持和路径引导;建立产权改革机制,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92.2万亩,集体林权确权颁证65.12 万亩,成立了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聚合各类存量资源,盘活各类现有资产,为开展农村“三变”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从严落实“五个一”帮扶机制,确定493名科技人员组成100个技术服务队,抽出40名专职人员组成10个督查组,实行日督查、周通报、产业发展现场交账,好的授予流动红旗,差的给予黄牌警告,连续三次被黄牌警告的乡镇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引咎辞职,加快了脱贫攻坚步伐。庄浪县积极引导农民入社入股,促进农民与专业合作社联产联业、联股联心,全县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1243 个,有3.5万户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成为“三变”的主力军;整合各类合作社、电商及供销服务网点等资源,加大纵向、横向联合合作力度,组建县、乡两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和跨村、跨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进一步增强抱团发展、开拓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县财政投入担保基金5000万元,撬动金融机构贷款授信17亿元,落实到位资金1.6亿元,通过国有公司投资建场、提供良种、农资(饲料)、技术和产品销售,带动产业发展由行政推动向市场化运作转变;先后投入3920万元,扶持196个优势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有效解决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弱和带动增收能力不强的问题;整合资金4550 万元,使91 个预脱贫村每村用于入股农发公司发展集体经济资金达到50 万元、每年固定分红5 万元(其中2018 年分红1.67 万元);投入9800 万元,将每村50 万元扶持资金量化入股到196 个优势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与农发公司签订入股合同,公司按照每年10%的比率分红,其中5%作为合作社的公益金和公积金、95%对现有贫困户和返贫户人均进行分红,2018年合作社对入股贫困群众分红1.59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