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立大规模物流产业投入产出流量表

建立大规模物流产业投入产出流量表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主要将物流产业与《中国统计年鉴》中的17个国民经济统计部门进行比较,揭示物流产业与这17个国民经济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因此可以将上述2002年124细分部门、2007年136细分部门及2012年140细分部门投入产出表进一步汇总成包含核心层物流产业在内的18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具体步骤如图7-2所示。

建立大规模物流产业投入产出流量表

(1)物流调整系数的计算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核心层物流产业被归并为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和贸易业。但是,由于统计口径的差异以及生产活动范围的不同,对物流产业投入产出表进行调整时采用这四类产业部门相关数据的简单相加显然与现实不符,不能完全替代物流产业的现状。又因为当今的统计体系并不能够提供相关产业部门中与物流相关的细分类别活动的基础数据,在没有有关物流产业投入产出直接统计数据的情况下,要想获得较全面、客观的相关数据以分析物流产业,需进一步挖掘相关产业部门的数据。因此,本书在借鉴旅游增加值计算过程中产生的剥离系数的概念基础上,参照熊浩、鄢慧丽(2014)的做法,引入物流调整系数。所谓物流调整系数是指《中国物流年鉴》中各个物流增加值构成产业的增加值除以各产业所对应的国民经济统计中的增加值。该调整系数表明在该行业部门中物流生产活动产生的增加值占该部门增加值的比例。物流产业调整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λi表示相关产业部门i的物流调整系数;Yri表示物流统计中i产业部门对应的物流产业增加值;Yi表示国民经济统计中相关部门i的增加值。

由公式(7-1)可知物流调整系数λ与旅游业增加值剥离系数的内涵是一致的,其也可以进一步反映该行业中物流总产值占该行业总产值的比例。具体如增加值计算过程所示:

首先,计算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和贸易业的增加值率。行业增加值率由该行业的增加值除以该行业的总产值获得。其计算公式为:

其次,计算交通运输业、仓储邮政业和贸易业的物流增加值。行业物流增加值为该行业中来自物流的产值部分与该行业的增加值率的乘积,即

对公式(7-2)和公式(7-3)适当转换,可以得到行业产值比率,即

因此,可以进一步解释物流调整系数的含义,该调整系数不仅表明在该行业部门中物流生产活动产生的增加值占该部门增加值的比例,也表明在该行业部门中物流生产活动创造的总产值占该部门总产值的比例。

根据《中国物流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出的2002年、2007年、2012年物流相关产品部门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和贸易业的调整系数具体如表7-4所示。

表7-4 物流产业的调整系数

数据表明,物流相关产品部门中,交通运输业的调整系数比较接近1,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仓储业的调整系数较大,这三年分别为2.86、2.89、3.03,这是因为社会物流核算的口径与国民经济核算的口径不一致,社会物流核算中对仓储业增加值的核算是按社会经济中的仓储活动本身进行的核算,而国民经济核算中是按照行业分类进行的,仅核算部分仓储企业所创造的增加值,这就使得社会物流核算中的仓储业增加值要明显大于国民经济核算中仓储业的增加值。邮政业的调整系数这三年分别为0.32、0.62、0.89,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一致性也逐渐变好。而贸易业的调整系数较小,这三年分别为0.11、0.20和0.11,一致性较差,这是因为配送、包装、流通加工仅仅是贸易业中的一小部分活动,若将国民经济统计中贸易业的相关数据进行直接替代则会导致物流相关数据的偏大,从而使得出现较大的统计偏差,因此,需重点调整贸易业的数据。从以上分析可知,简单地用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甚至加上贸易业来替代物流产业是不可取的,不能真实地反映物流产业的状况,因此,引入物流调整系数以剥离出相关项目中的物流投入、产出等数据就显得极为重要。

(2)18部门(含核心层物流产业)投入产出流量表的编制

从2002年投入产出表123部门、2007年投入产出表135部门、2012年投入产出表139部门,剔选出的12个物流直接相关部门,这就是本章的分析对象,也是核心层物流产业所包含的内容。这12个部门中既包括物流相关活动,也包括非物流的相关活动。如交通运输中既包括货运运输,也包括旅客运输,而旅客运输是不属于物流活动的,因此需从投入产出表的这12个部门中剥离出与物流活动相关的数据信息。主要包括两个步骤:一是分别从2002年、2007年、2012年投入产出表中识别出与核心层物流产业相关的12个部门。二是利用前文所计算出的2002年、2007年、2012年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及贸易业四大部门的物流调整系数剥离出12个相关部门中与物流生产活动相关的投入及产出,从而得到对应年份物流产业的投入产出数据。用公式表述如下:

其中,RXi和RYi表示投入产出表中物流产业对应的i行和i列;λj表示第j个物流相关产品部门的物流调整系数;rij表示投入产出表中第i行的第j个物流相关产品部门的行值;cij表示投入产出表中第i列的第j个物流相关产品部门的列值。

这样,只要基础数据足够完善,那么根据上述公式将很容易计算2002年、2007年、2012年物流产业的投入和产出数据,将其汇入投入产出表便可以得到包含物流产业的2002年124部门、2007年136部门和2012年140细分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同时,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可以将124、136及140细分部门投入产出表归集成各种类型的投入产出表,如物流产业与42部门的投入产出表,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统计中17个常见统计部门的投入产出表,物流产业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的投入产出表等。

本书主要将物流产业与《中国统计年鉴》中的17个国民经济统计部门进行比较,揭示物流产业与这17个国民经济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因此可以将上述2002年124细分部门、2007年136细分部门及2012年140细分部门投入产出表进一步汇总成包含核心层物流产业在内的18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具体步骤如图7-2所示。(www.xing528.com)

图7-2 18部门(含物流产业)投入产出流量表的建立步骤示意图

首先,利用《中国物流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分别获得4类项目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和贸易业的物流增加值和国民经济核算中该部门的总增加值,两者相除则得到物流调整系数,其反映的是4类项目中物流活动引致的增加值占行业总增加值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同时也可以描述4类项目中物流活动创造的产出占行业总产出的比例关系;其次,由123/135/139部门投入产出表对应4类物流增加值项目,则可以获得与其相关的12个物流产品相关部门,调整得到4类项目(12部门)的总产出;再次,由123/135/139部门投入产出表调整得到17类国民经济生产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并归集出17类国民经济生产部门对12个物流直接相关部门的中间需求;最后,利用该中间需求乘以物流调整系数,则就可以得到17部门对核心层物流产业的中间需求,对应17类国民经济生产部门的总产出,则可以得到包含核心层物流产业的18部门投入产出流量表。

2002年的123部门投入产出流量表被归集为包括全部经济部门的17部门和核心层物流产业共18部门的投入产出表,见表7-5所示。

2007年的135部门投入产出流量表被归集为包括全部经济部门的17部门和核心层物流产业共18部门的投入产出表,见表7-6所示。

2012年的139部门投入产出流量表被归集为包括全部经济部门的17部门和核心层物流产业共18部门的投入产出表,见表7-7所示。

表7-5 2002 年物流产业的投入产出流量表[1] 单位:亿元

续表

续表

表7-6 2007 年物流产业的投入产出流量表[2] 单位:亿元

续表

续表

表7-7 2012 年物流产业的投入产出流量表[3] 单位:亿元

续表

续表

结果表明,2002年、2007年、2012年18部门投入产出流量表中核心层物流产业对应的总投入分别为17403亿元、40180亿元和95084亿元。这与由中国物流年鉴查出的对应年度的社会物流总费用较为接近,如2012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为93702亿元,这里主要包括运输费用、保管费用和管理费用,并不包含餐饮业的配送费用,该值与2012年核心层物流产业投入总额95084亿元相接近。由此可进一步说明以物流增加值项目为依据,从123部门、135部门及139部门中选取归集出12个部门,并对这12个物流相关部门的物流活动剥离的正确性。这也为接下来测算分析物流产业产出、增加值、就业人数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