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流产业运作模式的探讨

物流产业运作模式的探讨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贾晓航等从确定新世纪物流技术战略、建立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加快培育第三方物流市场、以技术创新推动物流产业的发展、抓好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打造中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建议[68]。

物流产业运作模式的探讨

(一)物流产业发展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物流产业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Des Powell(2001)主要分析了物流产业的环境协调性问题,他认为在物流活动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污染问题,造成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而发展绿色物流需要关注在物流活动过程中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运用定量的方法衡量物流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通过相关政策和措施,控制物流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60]

Sungwon Lee(2001)主要分析了如何提高物流产业效率的问题,目的是通过政府的调节作用帮助企业优化运输方式从而发展共同配送模式;成立现代化的物流中心以此通过有限的交通量来提高整体运作效率;发展现代化交通管制系统,促进交通的通畅,提高运输效率[61]。同时,Gandlur,Karthik Satyanarayana,M.S.(2002)提出公共物流网络对区域物流系统运作效率的影响和作用,主张将公共物流网络作为区域物流系统的基础设施来进行建设[62]。Eiichi Taniguchi,R.G.Thompson(2004)在Logistics Systems for Sustainable Cities中指出,运输系统成为城市发展规划中越来越重要的研究问题,提出城市物流的概念,目的是在提高城市货运系统效率的同时减少交通堵塞和环境压力[63]

C.K.M.Lee(2009)主要分析了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和成本问题,认为生产商在产品制造过程应充分考虑材料的可拆解性、可回收性和可再制造性以提高资源的再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同时提出了利用RFID技术减少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的成本[64]

而国内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在物流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意义方面,李莉等(2003)通过对实际数据的分析,论证了物流产业与提高国民经济之间的相关性,并表明发展物流产业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65]。廖海(2004)认为,首先物流产业的发展能促进制造业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其次,物流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新型商业企业和业态的发展;最后,物流产业的发展能够推动运输方式的创新和物流企业的发展[66]

在物流产业的发展对策方面,陈洪云等(2002)从转变物流管理体制,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引导物流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经营和尽快培养物流产业所需的人才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对策[67]。贾晓航等(2004)从确定新世纪物流技术战略、建立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加快培育第三方物流市场、以技术创新推动物流产业的发展、抓好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打造中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建议[68]

在物流产业发展与体制变革之间的关系方面,沈玉良等(2001)认为,物流产业的发展问题并不仅仅是靠物流产业本身就能解决,更不是靠某些企业的成长来发展物流产业,或者是引进国外技术就能解决问题,它需要对旧体制下产生的运行方式作彻底的改造,制度的重新整合要先于物流产业的发展[69]

在政府对物流产业的推动作用方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物流产业政策赴欧考察团对欧洲物流产业发展的考察后认为,物流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参与和必要的政策支持,这包括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打破垄断与创造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推进物流产业标准化、加快物流产业现代化进程、制定政策以引导和鼓励物流产业发展等[70]

在物流产业发展的约束因素方面,刘秉镰(2007)认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主要受五个方面的约束:条块分割式管理体制约束、市场需求约束、人才供给约束、专业化物流服务供给约束、基础设施整体效能约束[71]

在物流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方面,王微(2007)认为,随着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物流产业也得以迅速扩张使得产业集中度提升,物流产业将凸显日益细分的特征,以现代信息技术、运输技术、管理技术为基础的集成化、一体化物流服务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72]。李清、董葆茗(2010)研究表明,中国的物流发展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十分有利的,保持稳定增长;产业内整合步伐加快,市场层次化水平不断提升,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物流企业综合竞争力越来越强,各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得以运用,各种先进的物流发展观点得到普遍认可,绿色物流理念将引导物流产业未来发展;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物流产业发展不均衡状况将得到缓解[73]

综上所述,物流产业的发展不仅要依靠先进的技术,而且要依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产业发展环境,通过建立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加强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重视物流产业的人才培养,使物流产业的发展能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物流产业特征的研究

对于物流业的产业特征,虽然理论界进行了近十年的探索,但从现在来看,实际上仍然没有真正完成这个过程。物流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产业,其发展内涵、外延及发展的途径、手段和方法仍然有必要进行研究。

从物流产业的发展内涵及外延来探讨物流产业的特征,朱世平(2005)认为传统的储运业正向社会化和现代化物流产业转化,第三方物流已迅速兴起,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城市区域性物流中心规划已受到重视,物流基础设施已粗具规模[74];武钧、贾春雷(2005)认为,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经出现;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慢慢出现,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开始发展;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发展较快[75]

从物流产业的功能性方面来探讨物流产业的特征,何明珂(2001)认为,物流是一个由多个行业组成的产业,物流产业具有多行业性、基础性、服务性、综合性的特征[76]。帅斌(2005)认为物流产业具有对相关产业及部门物流资源的整合性、与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高耦合性、行业壁垒的相对坚固性以及物流产业的社会化和市场化属性[77]。赵素霞(2006)认为,物流产业具有衔接性和整合性[78]。(www.xing528.com)

从物流产业的增长特征和结构特征方面来分析,李英、张晓萍、缪立新(2009)研究表明判断物流产业是否增长有这些特征:①各种基础设施与从业人员数量的增长;②设施设备的现代化;③现代物流技术的运用;④技术集成度高;⑤人力资本呈现边际收益递增;⑥管理理念和服务模式日益先进。同时,物流产业的结构有以下特征:①物流产业对第二产业的依赖性和拉动作用十分明显;②能够改善国民经济;③中间产品的基础产业向“中间产品型产业”演进;④对国民经济的正向影响远大于国民经济对物流的促进作用[79]

从物流产业的复合型特征来分析,李学工(2003)认为,物流产业是社会分工与专业化深入发展的结果,这使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高度耦合性[80]。汪鸣(2009)认为物流产业的复合型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①各种物流的服务方式之间的融合;②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融合;③管理与政策的融合[81]

综上所述,由于物流产业涉及了铁路运输行业、公路运输行业、航空运输行业、水路运输行业、管道运输行业、包装行业、装卸行业、仓储行业、邮政行业、电信行业等。我们可以认为,物流产业具有资源的整合性,它是一个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服务型、基础型和综合型产业,它既是一个庞大的纵向经济领域,同时也是一个为其他所有经济领域服务的横向经济领域。

(三)物流产业运作模式的研究

从物流管理主体的角度来看,物流产业运作模式有不同的分类。诸如制造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商业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虚拟电子商务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等。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包括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关于物流活动的管理和操作。主要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营物流

高海晨(2004)研究认为自营物流运作模式就是企业出资准备车辆、仓库、场地、人员等基本要素进而开展物流活动。这种运作模式是比较传统的企业物流,企业不用直接承担仓储服务、运输服务,而是通过购买获得。但这种是局限于一次或者一系列的临时性分散物流功能,属于纯市场交易服务[82]。张明、周鹏(2006)认为是纵向一体化促进了自营物流的产生。企业自备仓库、车辆等设施,并设立管理部门统一运作。这种模式可以在满足企业自身需求情况下将闲置资源出租给其他生产型企业或者服务机构[83]

2.外包物流

于江(2003)认为,企业对信息技术柔性不断增长的需求也是使用外包物流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专业性的外包物流能够不断地更新自身的信息技术和设备来满足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同时物流外包还可以提供产品在地理区域上的灵活性[84]。孙耀乾(2008)认为企业通过整合外部优势的资源,可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从而使企业具有强大的环境适应性,这种管理模式就是外包物流[85]

3.第三方物流

Vanheok Remkol(2000)认为,企业亲自运作物流存在投资和存货两种风险。但是第三方物流模式可以减少存货的风险,这是由于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配送可以加快存货的流动,减少企业安全库存,由此降低企业的资金风险或者将风险转移一部分给第三方物流企业[86]。刘铁钢(2005)认为,物流的供需双方以外的第三方完成的物流活动叫第三方物流。其中第三方具体就是指物流服务的交易双方部分或全部功能的外部提供者[87]。蒋鹏(2009)认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背景下,第三方物流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具体表现在:①企业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②灵活运用新技术,满足个性需求;③节省费用,减少资本积压[88]

4.第四方物流

Hoong Chuin Lau(2002)研究了第四方物流平台的智能机制[89]。Tyan Jonah C(2003)结合中国台湾的多个生产商通过空运个人计算机到美国的多个销售商案例,建立优化模型应用三种策略对散货和整箱两种不同的情况进行调度[90]。江小国(2006)认为,第四方物流除了具有第三方物流的功能以外,还具有其自身更大的功能:第一,供应链管理功能:即从货主、托运人到用户、顾客的供应全过程的管理;第二,业务一体化功能:即负责管理运输公司、物流公司之间在业务操作上的衔接与协调问题;第三,供应链再造功能:即为了增加市场份额、销售收入,增强竞争力优势,供应链集成商根据货主或托运人在供应链战略上的要求及时改变战略战术,使其经常高效地运作[91]

5.物流动态联盟

王小丽等(2000)认为,动态联盟是一个实际上不存在的企业,只是为了实现某一目标,加强供应与销售的联系而形成的。同时,动态联盟又反映了一种新兴的产品生产模式,它能快速有效地抓住稍纵即逝的市场,将原本分散的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和管理资源迅速集成一个高速快捷的生产系统[92]。王贵强等(2009)认为,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就是要形成物流合作伙伴的动态联盟,与客户在某种层面上建立起伙伴关系、战略联盟关系的物流服务,注重客户物流体系的整体运作效率与效益,联盟中的各成员集中了面对市场机遇的全部资源,充分理解、信任和合作,优势互补,风险分担,利益共享。机遇一旦消失或合作已告完成,联盟即行解体[93]

对于企业应该选择何种运作模式,要根据外部决策因素和内部决策因素进行分析。外部决策因素包括外部物流资源的供给状况、环境法规与政府管制、技术环境、经济环境和意识环境;内部决策因素包括企业的核心能力、物流在企业中的地位、企业拥有的物理资源、企业成本控制要求、企业的规模和实力等。无论选择哪一种运作模式,都要以降低企业成本和减少资本投资为目的,以适应企业的发展为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