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注重细节,成就天才:从法拉第的老师戴维看细节的重要性

注重细节,成就天才:从法拉第的老师戴维看细节的重要性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戴维是法拉第的老师,两人共同在英国皇家学院工作。就是这样的一个细节变化,实验成功了。回头看戴维和沃拉斯顿,他们的失败无疑是过于粗心,没有在失败后进行细致的反思。他是订书工出身,又受过美术训练,养成了注重细节的习惯。查尔斯·狄更斯在《一年到头》里写道:“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注意细节的人。”

注重细节,成就天才:从法拉第的老师戴维看细节的重要性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万事之始,事无巨细,很多东西看似微不足道,却能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决定事情的成败。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过程;任何经久不衰的艺术品,都是精雕细琢、反复打磨后的结果。谁能坚持不懈地把细节做到完美的境界,谁便能成为了不起的人。

雕塑巨匠加诺瓦的一项作品即将完成时,有人在旁边观摩。在那个人眼里,艺术家的一凿一刻,看上去是那么漫不经心,他便以为艺术家不过是在做样子给自己看罢了。然而,加诺瓦告诉他:“这几下看似不起眼,实则是最关键的。正是这看似不经意的一凿一刻,才把拙劣的模仿者和大师真正的技艺区分开来。”

当加诺瓦准备雕塑他的另一件大作《拿破仑》时,突然发现备用的大理石纹理上隐约能看出来一条红线。尽管这块大理石价格昂贵,几经周折从帕罗斯岛运来,但就因为有了这一丝瑕疵,加诺瓦毅然决定弃用。他的凿子不是随意的,他要的艺术品当是经得起审视和考验的,绝不允许在细节上出现失误,哪怕只是一个隐患,也万万不可以。

戴维法拉第的老师,两人共同在英国皇家学院工作。当时,奥斯特发现导线上有电流通过时,导线旁的磁针就会发生偏转,皇家学会的一位名叫沃拉斯顿的会员很机敏,他想:“既然电能让磁动,磁能否也让电动呢?”带着这个疑问,他找到戴维,想共同做一个实验。

实验是这样的:在一个大磁铁旁边放一根通电导线,看它会不会旋转?结果,导线未动,戴维和沃拉斯顿就认定,磁无法让电动,今后也没再提起此事。两人算得上皇家学院里的权威人物,他们实验的失败,让很多人也确信了那个结论。但是,默默无闻的法拉第却不这么想,事后他开始独自跑到实验室里重新尝试,结果也失败了,且不止一次。

一天,法拉第在河边散步,看见一个孩子划着一只竹筏,巨大的竹筏被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自由调动。这样的情景,让法拉第茅塞顿开,他认为那根导线之所以不能转动,是因为拉得太紧!他赶紧跑回实验室,在玻璃缸里倒了一缸水,正中固定了一根磁棒,磁棒旁边漂一块软木,软木上插一根铜线,再接上电池。就是这样的一个细节变化,实验成功了。

回头看戴维和沃拉斯顿,他们的失败无疑是过于粗心,没有在失败后进行细致的反思。法拉第能做成这个实验,主要赢在了细致入微上。他是订书工出身,又受过美术训练,养成了注重细节的习惯。他有每天记日记的习惯,每次实验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会记录在案,且会记录任何小事的发生。正因为此,他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简单的马达

查尔斯·狄更斯在《一年到头》里写道:“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注意细节的人。”没有与生俱来的巨匠,几乎所有的成功者都有重视细节的态度,他们总能发现与众不同的东西,或是完成别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抵达别人难以逾越的高度。(www.xing528.com)

人生目标是不断积累的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中没有任何一个细节,细到应该被忽略。就算是从事同一项工作,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成就。不拘小节在性格上也许是好事,但在工作上却不值得提倡。不屑于细节的人,做事永远是懒散消极的,而专注于细节的人,则会利用小事熟悉工作内容、加强业务知识,增强自己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

约翰·布勒20岁进入美国通用汽车,入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工厂的生产情形做全面了解。他知道,一部汽车由零件到装配出厂,大约要经过10个部门的合作,而每个部门的工作性质都不同。当时,他就在想:既然想在汽车制造业里做出成绩,那必须得对汽车的全部制造过程有深刻的了解。为此,他主动申请从最基层的杂工做起。

杂工不属于正式工人,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哪儿有需要就去哪儿。这份工作让约翰有机会跟工厂的各部门接触,对各部门的工作性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做了一年半的杂工后,约翰申请到汽车椅垫部。很快,他就把制椅垫的工艺学会了。后来,他又申请调到焊接部、车身部、喷漆部、车床部等处工作,不到五年的时间里,他几乎把工厂的各种工作都做了一遍。最后,他又决定申请回到装配线上。

对约翰的举动,身边的朋友不解,毕竟在通用工作五年了,一直做的都是焊接、刷漆、制造零件等小事,担心他误了前途。约翰并不担心,他解释说:“我不急于做某一部门的领导,我以领导整个工厂为目标,所以必须得花点时间了解整个工作流程。我现在做的就是最有价值的事情,我想知道整辆汽车是如何制造的。”

当约翰确认自己具备管理者的能力时,他决定在装配线上做出点惹人注目的成绩。由于在其他部门待过,他懂得各种零件的制造情形,也能分辨零件的优劣,为装配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没过多久,他就成了装配线上最出色的人物,从晋升为领班,到晋升为15位领班的总领班。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要做的,是专注于建造罗马的每一天。要实现卓越的人生,就要从无数琐碎、细致的小事做起,不断地积累、完善、提升。在竞争日益激烈残酷的今天,任何细微的东西都可能成为决定成败的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