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郊区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郊区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土地所有权制度、土地出让金的分配制度、土地供应限制等都对郊区的发展产生影响。选择多中心发展的地方政府,远郊地区的某些地块将有机会发展成新的城市中心。在这种战略影响下,巴黎近郊和远郊的不同地区获得了不同的发展机遇。

郊区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发展阶段

一个特定郊区发展受到所处城市的功能定位,所在区域甚至全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所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信息化、全球化发展等因素等的影响。

在前工业化阶段,城镇发展速度慢,城市化进程缓慢,各城镇呈独立的中心状态,城镇间的经济联系不紧密,郊区也发展缓慢;工业化初期阶段,极化效应明显,资源要素从郊区被吸引到城市地区,城市化进程快速,城郊发展速度差异拉大,郊区发展落后;工业化成熟阶段,城市地区的资源要素逐步回流到郊区,郊区的工业产业群开始集聚;后工业化阶段,资源要素向郊区的流动加强,整个区域形成功能上联系紧密的城镇体系,形成大规模城市化区域,有些郊区成为城市群或城市带中的一部分。

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兴起为郊区实现跳跃式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技术进步消除了经济活动布局在地理和距离上的障碍,城市的扩散效应得到加强。这种扩散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从大城市到小城市疏解和扩散,二是在大城市地域内从城市中心向城市近郊乃至远郊疏解和扩散。城市不再是一个高度集聚的点状空间,逐步成为一个具有不同层次的面状空间,城市中心、郊区甚至周围的农村地区都成为城市经济体系的空间载体,在功能上相互关联,共同组成城市网络体系。[26]郊区作为网络体系中的一环,将会逐步摆脱所在城市的附属地位。此外,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经济增长不再主要依赖物质财富的积累和生产过程的集聚,郊区在产业发展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通过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充分考虑全球化和信息化为区域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郊区有望改变其从属性,提高在全球的经济地位。

此外,郊区发展还与所在城市所处的状况有关。城市发展快速,土地供应不足的城市,郊区发展前景更好;城市土地利用低效率,城市地方政府可能会把发展重点放回到城市中心区域。

(二)制度因素

1.土地制度。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土地所有权制度、土地出让金的分配制度、土地供应限制等都对郊区的发展产生影响。如在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下,郊区的低土地成本优势显化,土地产出率较低的工业和部分住宅逐步退出城市中心区,选址郊区;当地政府土地出让金收益中获取较高比例的制度也激励了郊区土地的非农建设利用,促进了郊区的发展;在“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和征地制度下,地方政府更有动力把集体土地通过征收郊区的土地扩大城市范围,以控制更多的土地,表现为中国大陆地区的城市“摊大饼”式增长。另外,严格的土地供应制度限制了郊区的发展。郊区大部分土地为集体所有,而集体所有的土地禁止进入土地一级供应市场,郊区的土地只有被征为国有之后才能进入供应市场进行交易,郊区在土地使用上处于被动地位。

2.规划制度。如我国对建设用地实行宏观调控,每年下发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包括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耕地保有量计划指标等,各地拿到指标后,在各中心城区和各郊区进行分配。建设用地指标是否分给郊区,分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政府的偏好。如根据余欧的研究,北京市每年的建设用地指标集中在城市中心区,造成了城市外围缺乏相应的城市建设用地指标,进一步拉大了城市中心区和外围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差距,进一步导致人口向城市中心区集中,加剧了城市中心区的功能拥挤和城市外围的无序蔓延。[27](www.xing528.com)

(三)发展理念

郊区作为接受城市辐射的区域,其发展前景与所在城市或区域的发展理念紧密相关。

1.单中心还是多中心。一个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将面临选择扩张蔓延,继续单中心发展,还是选择规划新的城市以满足增长需求。选择单中心的城市,其周围近郊将获得更多发展机会,逐步与城市中心连为一体。选择多中心发展的地方政府,远郊地区的某些地块将有机会发展成新的城市中心。目前,多中心发展是很多大城市的选择,新城建设被很多国家付诸实践。根据新城建设相关理论,在实践中应注意四个方面:一是新城不应与大城市过近,避免与大城市发展相连接而加剧大城市膨胀。二是重视引导工业企业入驻新城,带动新城发展。三是新城建设必须有优于大城市的方面,创造比大城市更优良的生活环境,吸引居民迁入。四是新城建设应担负起地方经济成长中心的作用,形成反磁力中心,能把大城市人口吸引过来。[28]

2.抑制还是放开城市扩张。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发展空间不足,集聚过度产生种种问题,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多秉承大力发展郊区的理念,临近大城市的郊区率先得益,与大城市拉开一定距离的郊区通过建设新城得到快速发展。在郊区化过度的区域,中心城出现空心化等问题的地方政府,多秉承增长边界理念或紧缩城市等重点发展中心城的发展理念,为城市增长设定明显的界限,围绕城市的居住、就业、娱乐休闲以及商业活动这几个核心的城市功能,科学布局,发挥城市聚集效应,促进土地高效利用,郊区发展客观上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四)发展战略与引导政策

郊区发展还受到城市或区域发展战略及引导政策的影响。如巴黎在规划控制发展战略思想指导下制定了“巴黎区域指导性规划”,按照“保护旧市区、重建副中心、发展新城镇、爱护自然村”的构想,形成了巴黎市、近郊副中心、远郊新城和郊县城镇组成的巴黎大区的城市体系。在这种战略影响下,巴黎近郊和远郊的不同地区获得了不同的发展机遇。东京1960年提出“以城市轴为骨干”的城市结构的“东京规划”,将东京的城市功能在城市轴上展开,城市轴沿线的区域获得更多发展机会。1984年又提出《首都改造基本设想》,变城市单极结构为多极多核的圈层结构。[29]城市轴沿线建设的新城逐步发展为功能齐全的城市。又如上海2003年提出“市区体现繁荣繁华,郊区体现实力和水平”的构想,现代制造业加快在郊区布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