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工业基地振兴之路:从德国鲁尔到中国

老工业基地振兴之路:从德国鲁尔到中国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达国家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其区域转型始于20世纪60年代。这一路径转变,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老工业基地振兴遵循的发展规律。(二)中国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老工业基地为我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中国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比发达国家晚20—50年,始于20世纪80年代,也走得步履蹒跚。

老工业基地振兴之路:从德国鲁尔到中国

(一)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一般路径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老工业基地普遍开启了经济转型进程,逐步培育新的替代产业以改变原来单一的产业结构,使经济朝着多样化发展。”[4]至20世纪80年代,已取得明显成效,为发展中国家老工业区改造和转型树立了典范。

发达国家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其区域转型始于20世纪60年代。“从1968年北威州政府制定的第一个产业结构调整方案——“鲁尔发展纲要”,到1989年由KVR 组织并实施的长达10年之久的区域性综合整治与复兴计划——‘IBA:International Building Exhibition’,再到2007年制定的鲁尔工业区的未来恢复计划——‘Das Ruhrtal.Regionale 2013—2016’”[5],鲁尔区的振兴经历了拯救原有工业→去除工业→建立新工业→建立新社会形态的深刻转变。这一路径转变,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老工业基地振兴遵循的发展规律。

(二)中国老工业基地的振兴(www.xing528.com)

老工业基地为我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做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加快形成新的增长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中国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比发达国家晚20—50年,始于20世纪80年代,也走得步履蹒跚。“老工业基地振兴最初是以‘去工业化’的方式进行的”[6],在振兴之初,出现了大量的经济衰退、人口减少、失业增加现象。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第三产业兴起、高科技产业发展、城市快速扩张、社会民生进步,老工业区面临着主动或被动更新的选择,旧工业区的产业、生态与社会更新已迫在眉睫。“对‘去工业化’取而代之的,是‘再工业化’振兴之路。”[7]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的加快始于2003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研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问题,确定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2013年,国家又提出了《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计划。之所以作出这一规划,是在认真总结前十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老工业基地形成了发展条件的5个评判,即:资产存量特别大、产业规模特别大、产业地位非常重要、科技创新潜力大、自然资源仍旧特别丰富。

因此,2013年之后的东北振兴计划是一个全面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涵盖了污染治理、生态恢复与重建、景观优化、产业转型、文化发掘与重塑、旅游业开发、就业安置与培训以及办公、居住、商业服务设施、科技园区的开发建设等多个层面的目标和措施,是综合性的用地更新改造策略。经过几年的发展,老工业区的经济发展增速明显加快;体制机制虽有不足,也取得了较大创新;对外开放度大大提高,外向型经济比重加大;工业内部结构优化明显,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进行;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