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边缘城市化模式对圣保罗市区的发展影响分析

边缘城市化模式对圣保罗市区的发展影响分析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边缘城市化模式”的特点与演变20世纪后半期圣保罗大都市区的快速城市化,与区域高速公路周边的工业集群的形成同时进行。边缘城市化模式被认为是由于圣保罗与巴西其他大都市区的社会不公平与环境不可持续的城市化进程的产物。

边缘城市化模式对圣保罗市区的发展影响分析

(一)“边缘城市化模式”的特点与演变

20世纪后半期圣保罗大都市区的快速城市化,与区域高速公路周边的工业集群的形成同时进行。同一时期,非正式城市定居点的出现,也被视为“边缘城市化模式”(peripheral pattern of urbanization)。这些非正式居民点远离大都市区的中心城市以及次中心城市,主要包括私自占地居住区以及缺乏社会服务、基础设施的贫民区。非正式居民点主要由居民私自建设的住房构成,在未得到相关技术协助的情况下逐渐形成了整个社区。这些社区中,最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公共汽车

边缘城市化模式被认为是由于圣保罗与巴西其他大都市区的社会不公平与环境不可持续的城市化进程的产物。无论是20世纪70、80年代,还是当前阶段,以中心—外围模式为核心的城市结构常常被视为深层次社会不平等的产物,这种不平等是巴西社会的特点。社会不平等与城市及住房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缺陷一道,持续影响了城市低收入群体获得土地与住房的能力,同时对这些群体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也起到阻碍作用。

(二)“边缘城市化模式”对圣保罗城市社会的影响(www.xing528.com)

尽管圣保罗大都市区近期为了应对边缘城市化模式,显著提升了相关居民区城市服务、基础设施与硬件设备的供应水平,但富人区与贫民区的社会不平等现象仍然显而易见。在贫民区,日间看护、基本卫生设施、就业机会等服务均十分不足,同时,公共空间以及文化休闲活动的服务也很难令人满意。此外,由于近70%的就业位于圣保罗大都市区的中心城区,这就迫使数以百万计的外围低收入社区居民不得不每天乘坐过度拥挤的公交车、火车地铁来往于家庭与工作地点之间。

20世纪80年代,圣保罗大都市区的住房与居住条件的不足和种种负面问题,使得低收入群体中的活跃分子与边缘贫民社区的居住者们共同发起一系列社会运动。这些社会运动的诉求核心在于争取住房、土地规制、公共交通、健康服务等问题的解决。在随后的数十年中,这些运动的方式方法不断翻新。新的社会运动层出不穷,而有些运动则偃旗息鼓。

上述巴西城市化中的种种问题,与社会运动及非政府组织关注的城市问题一道,引发了重要的政治影响。城市发展的法律框架得以逐渐形成,公共政策的实践得以推进,参与式规划逐渐成形。这些法律框架在地方和国家层面都得以建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