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文化自信与文化繁荣发展战略

中华文化自信与文化繁荣发展战略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国文化繁荣发展战略的基本要义。具体而言,区域文化繁荣发展战略服务于区域整体发展,应坚持双效同一原则,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文化经济政策。

中华文化自信与文化繁荣发展战略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的所有成员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形成并遵从的一整套生活方式、习惯、风俗和思想。世界各国以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的生存方式,并由此形成不同的文化样式。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国文化繁荣发展战略的基本要义。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文化建设的两个重要判断:一是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文化建设的五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二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三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四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五是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具体而言,区域文化繁荣发展战略服务于区域整体发展,应坚持双效同一原则,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文化经济政策。2019年,我国的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约为8.7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7.0%,文化产业占GDP比重持续提升。文化艺术产品是特殊商品,具有意识形态和商品双重属性,意识形态属性呈现出的是社会效益,商品属性呈现出的是经济效益,在二者发生矛盾时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这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把握的关系与原则。在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背景下,文化产品在保障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要使商品属性得到有效体现,必须建立在高质量的基础之上。为此,要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文化经济政策,推动和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