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文化故事:拯救与再造

中华文化故事:拯救与再造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7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故事精彩纷呈。

中华文化故事:拯救与再造

文化是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与血脉,文化兴盛则国运兴盛,文化强大则民族强大。习近平指出:“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7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故事精彩纷呈。传媒讲好中华文化的故事,要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摆脱文化中心主义的视角,有效设置“优秀传统文化”的议题,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74]有效设置“伟大革命文化”的议题,向世界讲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与历史命运和外国侵略者相搏斗的顽强韧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把中华民族追求和平、和谈、和谐的坚定信念世世代代传下去;[75]有效设置“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议题,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从人类谋求快乐生存与和谐发展的共同理想、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多个层面让世人明白自己的信仰、追求和根本遵循,在增信释疑中拓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通的意义空间”,推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中国故事精彩纷呈、类型多样、寓意深远,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中国故事,哪些是中国好故事,“中国好故事”的选择标准与价值导向是什么。国之交,重在民之交,民之交,则重在心之交。讲好中国故事,事关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民族精神的培育,事关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话语权的有效提升,事关中国将以怎样一种姿态来引领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事关中国人会以怎样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来传承、传播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76]新时代以中国梦为价值引领,讲好中国故事,就是以中国梦被国外民众内心所认同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为引领,挖掘中国故事为国外民众所认同的精彩内容和引导价值,做到民心相通和互动共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自觉抵制泛娱乐化泥沙俱下的浸润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消除国际社会系列诬陷言论和舆论乱象,改变“文化他者”“他塑”的被动窘境,改善我国对外传播的现状,提升对外传播的整体水平,塑造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同时也有效塑造传媒自身的良好形象。

【注释】

[1]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08年6月21日。

[2]李长春:《在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第九届长江韬奋奖颁奖报告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0日。

[3]蔡武:《魂兮归来:中国文化的复兴之路——改革开放30年文化建设回顾》,《人民日报》2008年11月6日,第16版。

[4]本小节参见拙文:《论传媒娱乐化潮流中的低俗风延伸》,《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年第9期。

[5]《低俗化是什么意思》,http://ciyu.cihai123.com/c/1173780.html。

[6]周星:《论大众文化》,《半月谈》2005年第17期。

[7]胡智锋:《电视低俗化三题》,《中国电视》2008年第9期。

[8]《山楂树之恋》主创做客《非常故事汇》,http://yule.sohu.com/20100920/n275150225_2.shtml。

[9]宋妍:《十年媒介娱乐文化对受众主体性的培育》,《新闻大学》2008年第3期。

[10]欧阳宏生:《电视传播核心价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70页。

[11]张雷:《注意力经济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6页。

[12]李旸:《隐私“交易”给娱乐新闻带来的冲击》,《新闻记者》2009年第11期。

[13]沈新潮、周靖:《电视暴力镜头传播效果分析》,《青年记者》2009年第11期。

[14]宋奕勤:《后现代广告符号暴力之研究》,选自《中国传媒发展研究报告2009年·广告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04页。

[15]虞达文:《新闻心理学》,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251页。

[16]赵学勤:《体育报道“暴力”何时休》,《解放日报》2006年5月24日。

[17]郑岩:《传媒文化的异化现象批判》,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版,第88~89页。

[18]邵培仁:《媒介生态学——媒介作为绿色生态的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78~179页。

[19]孙宜君、孙飞:《我国大众传播低俗化现象透析》,《新闻界》2005年第4期。

[20]张殿元:《广告视觉文化批判》,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7页。

[21]梁丹:《“鬼故事报真的有‘鬼’”》,《山西商报》2006年4月7日。

[22]《党员干部岂能“不问苍生问鬼神”》,http://news.xhby.net/system/2008/11/05/010370204.shtml。

[23]孟娜:《反思当今电视节目中的低俗化现象》,《理论界》2008年第4期。

[24]《党员干部岂能“不问苍生问鬼神”》,http://news.xhby.net/system/2008/11/05/010370204.shtml。

[25]石月:《万圣节搞噱头玩鬼怪 长沙人过洋节为哪般》,《长沙晚报》2010年10月28日。

[26]范玉刚:《欲望修辞与文化守夜——全球化视域中的中国大众文化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版,第198~199页。

[27]彭逸林:《真实·人文的宿命——思想、传播、叙述、意义》,重庆出版社2005年版,第112页。

[28]邱红杰、邹声文:《低俗之风“拷问”传媒社会责任》,《四川日报》2004年12月20日。

[29]权波:《农民工媒介形象建构研究》,《青年记者》2010年3月中旬刊。

[30]人民网·人民宽频:http://tv.people.com.cn/GB/79889/5855792.html。

[31]许江:《关注传媒“稚化”现象:“三俗”并非大众文化的必然》,http://culture.zjol.com.cn/05culture/system/2010/08/23/016868069.shtml。

[32]《费翔出面澄清拍卖胸毛“赈灾”事情始末》,http://news.cri.cn/gb/6851/2005/01/10/602@417294.htm。

[33]《新媒体如何助推“新道德”》,http://jls.huatu.com/xyzl/2012/0306/215306_2.html。

[34]尹韵公:《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年第1期。

[35]《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人民日报》2016年2月20日第1版。

[36]节选自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内容有增、删、修、改)。

[37]本书编写组:《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2018年版)》,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8年版,第55页。(www.xing528.com)

[38]新华通讯社课题组:《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要论》,新华出版社2017年版,第61页。

[39]参见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5日第2版。

[40]本小节部分内容参见拙文:《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角色身份: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当代传播》2017年第6期。

[41]习近平:《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2/19/c_1118102868.htm。

[42]王一彪:《自觉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新闻战线》2016年第11期(上)。

[43]刘建明:《新闻舆论工作者社会角色的现实定位——习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当代阐释》,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6/0506/c192362-28331517.html。

[44]谢军:《责任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4页。

[45]周辉:《新闻娱乐化与构建和谐社会》,《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46]张凤环:《以新闻的力量推进社会文明与进步——谈媒体的社会责任》,《精神文明导刊》2009年第12期。

[47]王涛:《新闻娱乐化呼唤新闻媒体责任的回归》,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b136cf0100 bg7o.html。

[48]魏彧:《党报与先进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6~27页。

[49]欧阳宏生、闫伟:《快乐有度 过犹不及——对当前“电视娱乐化”问题的再思考》,《当代电视》2010年第2期。

[50]青木:《西方学者批评电视相亲类节目低俗化》,《观察与思考》2010年第7期。

[51]《试论大众传播泛娱乐化倾向》,http://www.doc88.com/p-7949189642964.html。

[52]李良荣:《公共利益是中国传媒业立足之本》,《新闻记者》2007年第8期。

[53]乐晓磊:《传媒狂欢的多视角观察——中国传媒娱乐化趋势冷观热议》,《新闻记者》2007年第4期。

[54]梁建增:《坚定“新闻立台”,提升传播力》,http://news.a.com.cn/Infos/news_83697.html。

[55]《总台时代:2018年央视收视率成绩单亮眼》,http://www.iwucai.com/article/504.html。

[56]张振华:《科学思维与思想传媒》,《求是与求不——广播电视散论》,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7年3月版,第128页。

[57]《第三方大数据详解中国之声2018年一季度全国35个核心城市收听市场表现》,http://ad.cnr.cn/dsj/20190302/t20190302_524527339.shtml。

[58]张振华:《广播电视十题断想》(代自序二),《道法之问——广播电视散论(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0年11月版,第12页。

[59]《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解读》,http://lnb.gansudaily.com.cn/system/2011/12/22/0123235 72.shtml。

[60]边薇:《纪录片〈故宫〉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10月10日。

[61]王金涛:《中国纪录片的市场价值和营销环境分析》,《电视研究》2010年第2期。

[62]周利民:《略论电视纪录片与国际市场》,http://www.issncn.com/html/1984_1.htm。

[63]《大型电视纪录片〈敦煌〉六年艰辛再现敦煌》,http://www.china.com.cn/culture/guo xue/2010-03/02/content_19503890.htm。

[64]本书编写组(雷跃捷、成美、郑保卫等):《新闻学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1页。

[65]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W.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285页。

[66]欧阳宏生:《电视传播核心价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57页。

[67]李默然:《一味求大 胡编乱造 三俗成风 唯钱是瞻——文艺发展遭遇四只“拦路虎”》,《人民日报》2010年12月17日,第13版(文化版)。

[68]李渔:《李渔随笔》,巴蜀书社2003年版,第260页。

[69]本小节参见拙文部分内容:《新时代广电传媒“讲好中国故事”的新理念》,《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年第4期。

[70]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求是》2016年第9期。

[71]Ana Swanson,7 simple questions and answers to understand China and the U.S,September 22,2015,See:HTTP://www.washingtonpost.com//news/wonk/wp/2015/09/22/everything-you-needto-know-about-china-and-the-u-s/?utmterm=.f2b6ea746521.

[72]张希中:《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形成维度、内涵及价值意蕴探析》,《行政与法》2016年第2期。

[7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第2版。

[74]文建:《把握国际话语权 有效传播中国声音——习近平外宣工作思路理念探析》,《中国记者》,2016年第4期。

[75]黄良奇:《习近平“讲好中国故事”思想探析》,《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

[76]阮静:《文化传播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的原则和策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