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初宁夏的政治军事局势分析

明初宁夏的政治军事局势分析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对明王朝是一个严重的威胁,明初在宁夏地区同蒙古贵族多次发生战争。明初十三年,明军两次进攻甘肃、宁夏,同残元势力形成拉锯形势。明太祖将主力军用来对付王保保,乃因甘肃西北部及宁夏贺兰山以北的元势力基本保存,必须尽早消灭之。宁夏地区占有两镇,因此本地区此一阶段的历史多与军事活动有关。

明初宁夏的政治军事局势分析

一、明初宁夏的政治军事形势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八月,大将军徐达攻克大都(今北京),元顺帝北走,元朝灭亡。

元虽亡,但蒙古仍保有一定的军事实力,且蒙古贵族由中原城市生活又退回到原来的草原游牧生活,这种生活方式的退步,刺激了他们对定居区的物质欲求和经常性的南侵。朱元璋的对策就是加强边防,寻机分头出击,并用分化怀柔的政策,保障边境的安全。

元末农民起义军的活动已达到宁夏。宋龙凤五年(1359年),刘福通分兵北伐后,驻守在陕甘一带的红巾军,在李武、崔德率领下,北上攻取宁夏路和灵州等地,“李喜喜余党复陷宁夏,略灵武诸边地。是时承平久,州郡皆无守备。长吏闻贼来,辄弃城遁,以故所至无不摧破”[1]该部红巾军虽然最后溃散,但已打击了元在西北地区的统治。

朱元璋于1368年1月,建立明朝,建元洪武。但此时元朝在北方的残余(史称北元)兵力仍很强大,忽答驻云州(今山西省大同市),扩廓帖木儿(亦译作库库特穆尔,即王保保)驻沈儿峪(在今甘肃省定西县),纳哈出一军驻金山(今内蒙古哲里木盟东),失剌罕驻西凉(今甘肃省武威市)。即史书所载“引弓之士不下百万众也,归附之部落不下数千里也,资装铠仗尚赖而用也,驼马牛羊尚全而有也[2]。”这对明王朝是一个严重的威胁,明初在宁夏地区同蒙古贵族多次发生战争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扩廓帖木儿,继承其养父察罕帖木儿的兵权,镇压红巾军。元亡后,以宁夏、蒙古为根据地,侵扰明朝边境。

明初十三年,明军两次进攻甘肃、宁夏,同残元势力形成拉锯形势。

洪武二年(1369年),徐达攻克隆德(今宁夏隆德县)、开城(今宁夏原州区开城乡)。时元豫王从西安州(今属宁夏海原县)北逃。五月,右丞薛显率追至鸣沙(今属宁夏中宁县),俘毛祥、尹铎等元朝官员及车辆等,又击败王保保于宁夏(今银川市)。徐达进军至红城(今宁夏同心县东南),七月,遣降将李茂等领千余骑兵,到隆德、秦安等地捉拿拒降的元朝官员杜伯不花、罗左丞等人。

洪武二年七月,王保保从宁夏派部将韩札儿(亦译作哈札儿)攻陷原州(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明军指挥陈寿等战死。后韩札儿被冯胜击败。(www.xing528.com)

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朱元璋因王保保为西北边患,命右丞相徐达为征北大将军,任浙江省平章李文忠,都督冯胜,御史大夫邓愈、汤和为左右副将军,北征大漠。北征军分兵路:徐达率冯胜、邓愈、汤和等为西路军,自潼关出西安,趋定西,以取王保保;李文忠为东路军出居庸关,入沙漠,以追击元顺帝,“使彼此自救,不暇应援[3]。”明太祖将主力军用来对付王保保,乃因甘肃西北部及宁夏贺兰山以北的元势力基本保存,必须尽早消灭之。

四月,徐达率师至安定,王保保退屯沈儿峪。明军进逼,与王保保军隔沟对峙,徐达亲临前线督战,将士奋力拼杀,给王保保军以歼灭性的打击。此一战役,俘获元郯王、文齐王及国公阎思孝、平章哈札儿、虎林赤等王公官吏一千八百六十五人,将校士卒八万四千五百余人,马一万五千二百八十匹,以及骆驼、驴、骡、牛、羊杂畜以万数。仅王保保带着妻子儿女数人北逃,经过宁夏,投奔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拉和林)。明军都督沐英追击至宁夏,不及而返。

▲明万历十五年铁钟

当时鞑靼势力强大,明军暂时无力据守宁夏,故在洪武三年到五年间,把灵州、鸣沙和宁夏路等地的百姓,迁往西安一带,在宁夏北部造成无人区,以为防御地带。四五年后,随着明军力量的加强,人口陆续得以迁回。

洪武九年,设宁夏卫,归陕西都司管辖。又从中原及江南调发军民移居宁夏,其中以吴越之人居多,这些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生活习俗也具有“江左之风”[4]

洪武十三年三月,西平侯沐英师至灵州,侦知故元国公脱火赤等驻兵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乃渡过黄河分兵四路合围,擒脱火赤并歼其部众。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后,蒙古鞑靼、瓦剌各部日渐强大,成为明廷北方边境的大患。明廷在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的万里边防线上,先后建立了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蓟州、偏关及固原等九个军事重镇,总称“九边”。宁夏地区占有两镇,因此本地区此一阶段的历史多与军事活动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