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孟母三迁看教育环境选择的重要性

从孟母三迁看教育环境选择的重要性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孟母三迁,说的是孟子幼小时,他母亲为他选择求学环境的故事。一开始他家住在墓地附近,孟子就去模仿丧葬之事。孟子又在游戏中模仿商人做生意和屠夫杀猪羊。孟子见了也一一学习模仿。孟母高兴地认为,这才是儿子应该住的地方。联系实际再想一想,却觉得,对于孟母三迁,是否也应有个辩证理解。统计显示,全国31个省级的党委书记中居然有一半曾经在农村插队落户。这也许就是对于孟母三迁应有的哲学思考。

从孟母三迁看教育环境选择的重要性

孟母三迁,说的是孟子幼小时,他母亲为他选择求学环境的故事。一开始他家住在墓地附近,孟子就去模仿丧葬之事。孟母见了就认为:“这不是我们居住的地方。”于是搬去市集,附近还有个屠宰场。孟子又在游戏中模仿商人做生意和屠夫杀猪羊。孟母认为:“这也不是我们住的地方。”于是又搬到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官员会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揖拱谦让。孟子见了也一一学习模仿。孟母高兴地认为,这才是儿子应该住的地方。

孟母三迁,表述了学习环境的重要性。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的环境会形成不同的爱好和习惯。

是的,注重教育,更应注重教育环境。环境对于教育的成效甚至成败有着莫大的意义。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就是环境。环境对于育人成材常常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烘云托月的作用。

传到当今,无论学习、进修、培训或会议,也都会讲究环境。我在“上海实业”工作时,领导核心的年度务虚会,经常会选在远离市区的地方,出了门哪儿也去不了,冷僻得很,为的就是让大家集中心思,把发展方略讨论透。至于什么集训营呀、训练场呀、运动会呀,也一样都会考虑环境的选择。

联系实际再想一想,却觉得,对于孟母三迁,是否也应有个辩证理解。过分强调环境的合理和合适,太温室了,也不见得一定好。任何环境都有两面性:一方面会影响人,另一方面也会磨炼人。人们对待环境的态度至少也有五种:迁就、迎合、逃避、享受或者斗战。平和,并不是唯一的真实的社会环境;逃避,也不是唯一的对待环境的可取态度。

再进一步细细品味,什么样的环境才算是合适的环境?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培养目标,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权衡标准、不同的认识角度、不同的理解范畴。也许幼苗时候,基础教育时候,需要相对平和与干净的环境;而到了初成时候,专业教育时候,又需要相对多元和复杂的环境。

暖房里出不了参天大树。即使参天,也不一定稳固。因为底盘和根基不一定扎实。经风雨,见世面,或者傲霜斗雪,饱经风雨,可能才是良木成材的必由之路。很多有识之士就专门选择险恶或恶劣环境,来磨炼自己。(www.xing528.com)

统计显示,全国31个省级的党委书记中居然有一半曾经在农村插队落户。而中央政治局常委也有一半曾经插队落户。想当年伟人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多么富有战略眼光!再教育就是在一次教育基础上的二次教育;就是在学堂教育基础上的实战教育。这种教育对于环境的选择自有其另类的取向。

有志老板训练第二代,相当注重环境的磨炼和实战的锻炼。往往基础教育选择海外知名大学,而学成归来必须从企业基层做起,甚至还要隐姓埋名,不许有种种照顾。他们深知,只有身经百战,历经锤打,才可能接上班,接好班。

动物似乎比人更加厉害。即使基础教育,也不给情面。从一开始就严苛无比,毫不留情。母鸭训练小鸭,自个儿先带头跳下水,引得小鸭一个接着一个,抖抖小翅膀,也先后跳下水,即使不那么会划水,也会快活地划动起来。老鹰训练稚鹰更加残酷,毫无怜悯之心,逼着稚鹰从悬崖壁上的鸟巢往下跳,凡是健壮不死的,才可能最后成才。

依我理解,正是自然生存条件的无比险恶,才逼得这些家长如此严苛无情。不痛下狠手,怎么生存成长,怎么传宗接代。

今日解放军训练也是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反复强调练为战,不是练为看。一切为了能打仗,打胜仗。不搞花架子,而是搞逼真的对抗演练。高手过招,真枪实弹。即使模拟演练,那也是深入战场。非如此,哪能练出熟练的真功夫,杀敌制胜。

所以,对于学习和成才之路,确实需要有一个辩证思维。一切学习,只是为了认识社会,生存社会,服务社会,改造社会。一切学习,都是挑战,是对智力、心力、体力的挑战。既是挑战,岂会绿洲一片。就得吃苦,就得逆行,就得顶风破浪。而所有的学习成果,最终都得接受社会实践的验收。这也许就是对于孟母三迁应有的哲学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