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柯达和富士:数码相机时代的两种选择

柯达和富士:数码相机时代的两种选择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2008年至2011年间公司现金流紧张之时,柯达靠出售专利和专利诉讼实现了19亿美元的收入。2005年,柯达的数码相机业务曾一度攻克强敌成为美国本土的销量冠军。日系数码相机在短短10年内迅速占领全球主流市场。图2数码影像科技急剧发展《数码相机使用量》单位(百万)图3传统胶卷使用量及趋势(全世界)富士胶片的转型效果良好。2007年,富士胶片集团的营业利润达到2 073亿日元,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

柯达和富士:数码相机时代的两种选择

柯达之所以迟迟未能坚定地向数码业务转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公司的决策层不希望新兴的数码技术过快地影响现有的胶片业务。柯达并没有放松对数码技术的研发,但将他们的数码技术成果秘而不宣,也不积极地将这些技术转化为应用。这样做的意图是,尽可能地延缓数码相机的发展速度,从而延长传统胶片业务的生命周期。

这显然只是一厢情愿。数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没有像柯达所希望的那样停滞不前,而柯达虽然拥有不少技术专利,却并没有推出强有力的产品,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佳能、三星等企业后来居上。等到后来柯达如梦方醒地推出自己的数码相机产品时,已经难以在这个火热的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值得一提的是,柯达对数码技术的投资产生了一系列高价值的专利。目前,分析师估算柯达所掌握的数码技术专利价值可能超过公司市值。在2008年至2011年间公司现金流紧张之时,柯达靠出售专利和专利诉讼实现了19亿美元的收入。当然,这可不是柯达当初研发数码技术的初衷。

2005年,柯达的数码相机业务曾一度攻克强敌成为美国本土的销量冠军。但新的一波数码浪潮不期而至,手机拍照的兴起导致数码相机的需求量开始下滑,柯达可谓时运不济。此时,来自惠普的空降兵彭安东(从2005年任CEO至今)将柯达的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印机,彭安东的设想是进入数码印刷领域,生产为用户打印照片的打印机,保持新业务与柯达摄影业务的联系。

但在打印机领域,柯达并不掌握核心技术。柯达有相当一部分技术是通过并购、OEM和ODM所获得的。例如,彭安东曾斥巨资收购以色列赛天使公司的数码印刷部门,投入巨资进行打印设备相关技术的研发,但柯达迟迟不能打开市场。

“柯达进入了一片红海。”李广海说,“无论是在数码相机还是打印设备领域,柯达都面临着强劲的竞争对手。”日系数码相机在短短10年内迅速占领全球主流市场。在打印机领域,彭安东的老东家惠普地位相当于20世纪的柯达,而日系打印机在全球市场也颇有建树,如佳能、富士胶片和富士施乐等。

“柯达公司将企业改革的方向单纯地定位为一家‘数码公司’。技术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程度似乎相对不足,仅靠数码公司是不足以支撑这么大一家企业的。”古森重隆如此评论竞争对手的战略转型。(www.xing528.com)

与柯达对传统胶片业务拖泥带水的处理方式不同,古森重隆对胶片的态度可谓是果断、彻底而坚决。在2003年出任富士胶片集团CEO之后,他花费了2 500亿日元裁撤多余的经销商、实验室、员工和研发人员。“这是一次痛苦的经历。”古森重隆说,“但如果放任自流,大家都会完蛋。”民用胶片业务从富士胶片圈定的六大成长领域中剔除,新圈定的具有市场发展前景的六大领域分别是高性能材料、医疗生命科学、光学仪器、印刷、文件处理、电子影像。

“纵观柯达的转型计划,它总是在民用胶片、民用摄影器材等消费者设备领域打转,没有考虑到B2B的生意,甚至将其医疗成像业务出售。”李广海说。2000年前后,民用胶片市场竞争进入胶着阶段,但为医院、疗养院等机构提供医疗成像解决方案业务在富士、柯达和其他传统胶片公司营业收入中占比很小,竞争并不激烈,富士胶片此后便将其作为转型的主要方向之一。

图2 数码影像科技急剧发展《数码相机使用量》单位(百万)

图3 传统胶卷使用量及趋势(全世界)(单位:百万)

富士胶片的转型效果良好。2007年,富士胶片集团的营业利润达到2 073亿日元,创造历史最高纪录。即使是在随后的金融危机期间,富士胶片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