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挖掘劳动力和房地产资源以促进区域制造业平衡发展

挖掘劳动力和房地产资源以促进区域制造业平衡发展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依据本研究可得出结论,实现区域间制造业协调发展,首先要打破劳动力跨省流动的制度障碍,发挥劳动力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实现劳动力跨区域自由流动。因此在人口城镇化进程下,中国的劳动力没有遵循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而再向第三产业流动的逻辑,这会产生资源错配[2],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挖掘劳动力和房地产资源以促进区域制造业平衡发展

依据本研究可得出结论,实现区域间制造业协调发展,首先要打破劳动力跨省流动的制度障碍,发挥劳动力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实现劳动力跨区域自由流动。中国的农业户口与城镇户口的户籍制度差异带来的“二元经济”体制,使农业劳动力不能实现自由流动。这是因为农业劳动力进入城市后基本无法享受与本地居民同样的公共服务,并且由于农业户口与城镇户口的差别,农民工还存在就业歧视,因此虽然二元户籍分割并没有产生对农业劳动力在土地上流动的封锁,但农业劳动力仍然较少地进入正规部门就业。因此在人口城镇化进程下,中国的劳动力没有遵循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进而再向第三产业流动的逻辑,这会产生资源错配[2],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若要打破户籍制度的限制,一方面,对于大城市,要放松对高精尖人才的落户障碍,促进发达地区制造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要从教育根本上打破农业劳动力流入城市的户籍限制。对于农业户口的劳动力,唯一可不受户籍制度制约而能够在城镇成为永久移民的方式是接受高等教育[3],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缩小城乡基础教育公共服务的差距,提高农业户籍儿童接受高等教育的可能性。

此外,打破户籍分割,实现劳动力从传统产业部门向高效率部门的自由流动,要继续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市民化,但地方政府会面临较大的财政支出压力。这就需要建立多元化推进城镇化的资金筹措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在公共服务的供给上,引入市场作用,打造高品质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政府同时保证基本的教育与医疗等公共服务,同时政府要积极发挥引导和协调作用、加强组织和监管职能、制定公平合理规范的制度加以辅助。

依据本书第六章的研究结论,在人才向着高质量公共服务地区转移的背景下,人才流入会自发地通过推动住房与工资的上涨带动区域间制造业的收敛。因而,地方政府应该减少对住房市场的不必要的干预,尤其降低特大城市对技能劳动力购房的限制,尽可能避免由于保障房供给不合理而扰乱商品房市场,发挥商品房市场价格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作用,住房市场机制会自动地筛选出与产业发展匹配的技能劳动力与非技能劳动力,因为高技术人口有较高的购买力,而低技术人口会迫于生活的压力而改变自身迁移决策。对住房市场上减少行政干预有助于形成有序的城镇化,同时也不会挤出高技术人才。

【注释】
(www.xing528.com)

[1]“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实施人才发展战略,特别指出:“要建立健全人才流动机制,提高社会横向和纵向流动性,促进人才在不同性质单位和不同地域间有序自由流动。”

[2]李晓飞:《户籍分割、资源错配与地方包容型政府的置换式治理》,《公共管理学报》2009年第1期,第169—170页。

[3]赵西亮:《教育、户籍转换与城乡教育收益率差异》,《经济研究》2017年第12期,第164—17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