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增加值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与分工地位

基于增加值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与分工地位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换言之,如果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而言,某一行业用增加值贸易衡量的出口份额大于进口份额,说明在该行业中国内创造的价值相对较高,或者进口的增加值相对较少,这就意味着在该行业的全球价值链上国内的生产环节居于主导地位或者领先于世界平均水平,从而该国在该行业具有较高的国际分工地位。

基于增加值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与分工地位

衡量国际竞争力的常用指标一般是对出口和进口加以比较,竞争力的强弱常被用来反映一国国际分工地位的高低。而用增加值贸易数据测度国际竞争力,还可以从价值增值角度说明一国在全球分工链条中的获益,分工利益的高低也能反映分工地位。具体说,增加值出口与增加值进口的比较可以反映国际价值链分工中的利益分配,如果某行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增加值出口大于增加值进口,说明本国创造和出口的增加值大于进口的国外增加值,从而在全球生产网络中获益较多(Banga,2013)。换言之,如果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而言,某一行业用增加值贸易衡量的出口份额大于进口份额,说明在该行业中国内创造的价值相对较高,或者进口的增加值相对较少,这就意味着在该行业的全球价值链上国内的生产环节居于主导地位或者领先于世界平均水平,从而该国在该行业具有较高的国际分工地位。

中国在低技术制造业上具有国际竞争力,说明在该类行业全球价值链上中国掌握了主导或关键环节,国内创造的价值相对较多,具有较高的国际分工地位。在中低技术制造业尽管中国具备国际竞争力,但也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目前竞争的主要压力来源于日本韩国,在该类行业全球价值链上日本掌握了主导或关键环节,韩国次之,而中国又居于其后,在全球价值链上中国的价值增值水平低于二者。而在中高和高技术制造业上,中国缺乏国际竞争力,对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中国在这类制造业中的分工地位,不同的国家从事价值链分工中的不同环节,但与价值链上的主要上下游国家相比,中国国内创造的增加值和获利较低。(www.xing528.com)

中国加入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体系的比较优势来源仍然是低层次的生产要素,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主要承担加工、组装环节,在低技术行业可以承担较多的零部件与中间品的生产,而在高技术行业需大量进口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零部件与中间品,国内创造及出口的增加值相对有限。这说明目前中国仍处在国际生产体系的低端位置,在加工装配环节拥有优势,而在高端的高附加值环节仍处于附属地位,不具备核心竞争力,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竞争仍然是低水平的竞争,国际分工地位低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