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贸易:衡量国际地位及规模的指标

国际贸易:衡量国际地位及规模的指标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计算一国的对外贸易额,一般采用本国货币或国际上通用的货币。对外贸易额在一定意义上可用以衡量一国的国际贸易地位及对外开放程度。在此期间,中国的国际贸易地位也不断上升。为准确地反映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实际规模,通常以一定年份为基期,计算对外贸易价格指数,包括进口和出口价格指数。中国的对外贸易价格指数由海关总署按月发布。近年来虽然有所回落,但到2018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仍居全球首位,超过位居第二位的德国近50%。

国际贸易:衡量国际地位及规模的指标

(一)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额(Value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计算和统计世界各国各地区贸易总额的指标。把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按统一货币单位换算后加总就是国际贸易额,又可称为世界贸易额。需要注意的是,一国的对外贸易既包括出口贸易,也包括进口贸易,但是国际贸易额是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加总,而不计算进口额。这是因为一个国家的出口就是另外一国的进口,如果把进口额也加总进去,就会出现重复计算的问题。尽管一国的出口是另外一国的进口,但各国出口额的总和与进口额的总和并不相等,前者总会小于后者。例如,据WTO的统计,2018年世界货物贸易的出口总额为194 506.2亿美元,进口总额为198 672.8亿美元,出口总额比进口总额低4 166.6亿美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统计出口额时是以FOB价格计算的,统计进口额时是以CIF价格计算的,CIF价格比FOB价格多了运费和运输保险费。

(二)对外贸易额

对外贸易额(Value of Foreign Trade)亦称对外贸易值,是用货币金额表示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一年、一季或一月)内出口额和进口额的总和,是衡量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经济指标。计算一国的对外贸易额,一般采用本国货币或国际上通用的货币。目前,联合国和许多国家编制的对外贸易额以美元计算。对外贸易额在一定意义上可用以衡量一国的国际贸易地位及对外开放程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额逐年增长(见图1-1),由1978年的210.9亿美元上升到2018年的46 224.4亿美元,贸易规模扩大近220倍。在此期间,中国的国际贸易地位也不断上升。依据WTO的数据,1978年中国货物贸易总额仅居全球第29位,到2009年已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出口国(见表1-1);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也攀升至全球首位,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

图1-1 中美德日四国对外贸易额(1990—2018年)

资料来源:WTO。

表1-1 世界主要出口国(地区)的出口贸易额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WTO。

(三)对外贸易量

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后的对外贸易额就是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当商品价格发生波动时,即使交易中的商品数量没有任何变化,以货币金额表示的对外贸易额也会随之波动。为准确地反映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实际规模,通常以一定年份为基期,计算对外贸易价格指数,包括进口和出口价格指数。进(出)口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趋势及幅度的统计指标。中国的对外贸易价格指数由海关总署按月发布。联合国统计组织也在编制世界进(出)口价格指数,利用这一指数也可以将国际贸易额转换为国际贸易量。对外贸易量是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对外贸易额,其计算公式为:

(四)贸易差额

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又称净出口(Net Exports)或贸易余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用以表明一国对外贸易的收支状况。当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时,就出现贸易盈余,称作贸易顺差(Trade Surplus;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或出超;当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时,就出现贸易赤字,称作贸易逆差(Trade Deficit;Un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或入超;当两者相等时,就可以说出现了贸易平衡。由于对外贸易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部分,因此贸易差额有货物贸易余额(Merchandise Trade Balance)和服务贸易余额(Balance on Services)两个项目。1978年以来,除个别年份外,中国的货物贸易均保持顺差,近年来更是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顺差国,到2018年已经达到3 509.47亿美元。美国则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逆差国,2018年逆差高达9 463.87亿美元。其余主要货物贸易顺差国(地区)和逆差国(地区)见表1-2。

表1-2 2018年世界主要货物贸易顺差国(地区)和逆差国(地区)

 资料来源:WTO。

专栏1-1

中国对外贸易差额

一国对外贸易很难达到完全的平衡,对大多数国家或地区而言,“贸易失衡”是常态,其中尤以中国的对外贸易失衡最引人关注。中国对外贸易差额有如下特点。

(1)货物贸易长期顺差,服务贸易长期逆差。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1993年出现逆差外,中国货物贸易在其他年份都是顺差。与之相反,服务贸易除在1994年出现少量顺差外,其余年份则全都是逆差。

(2)贸易差额逐年扩大。货物贸易顺差由1990年的87.46亿美元上升到2019年的4 219.32亿美元,增长近50倍。由图1-2可知,中国货物贸易顺差自2005年突破1 000亿美元,自此之后整体上呈迅猛增长之势,到2015年已达到近6 000亿美元。近年来虽然有所回落,但到2018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仍居全球首位,超过位居第二位的德国近50%。另一方面,服务贸易逆差也在逐年扩大,尤其是在2008年突破100亿美元之后,增长十分迅速,到2016年达到2 409.03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点。中国对外贸易整体表现为顺差,但服务贸易逆差使得这一顺差有所回落。

(3)货物贸易顺差的来源过于集中。除了与内地有特殊贸易联系的香港地区外,美国长期以来都是中国最大的货物贸易顺差来源国,2019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高达2 958亿美元,比位列其后的荷兰高出约2 330亿美元。与顺差相比,中国的货物贸易逆差来源的集中度要低得多,主要包括韩国澳大利亚日本、马来西亚、泰国等亚太国家以及巴西、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资源丰富的国家。

(4)从贸易方式上看,加工贸易顺差高于一般贸易,但二者之间的差距近年来在逐步缩小;从企业性质上看,顺差主要集中在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国有企业近年来基本都是逆差。

图1-2 中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差额(1990—2019年)

资料来源:WTO。其中,服务贸易1990—2004年的数据是BOP5统计数据,2005—2019年是BOP6统计数据。

中国之所以有如此之高的货物贸易顺差,首先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中国能够凭借发达工业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再辅以优越的区位优势,逐渐成为国际制造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外商投资企业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力量,大量制成品由中国走向世界,带来庞大的出口收入。事实上,中国的很多出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制造”。其次,欧美等国家对中国需求很高的技术及技术密集型产品施加种种限制,使得中国自这些国家的进口难以达到应有的水平。例如,美国对中国实施的歧视性出口管制政策,使其每年都丧失大量对华出口机会。第三,在国际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中,大量外资企业来华建立加工组装基地,客观上将周边地区对美欧的顺差转移到中国。特别是近几年外商对华投资由加工组装环节向上下游延伸,呈现整个产业链对华转移的趋势,使中国家用电器信息技术、运输工具等产业的国内配套能力大大增强,从而大量替代进口。

贸易顺差的利弊分析

从顺差的有利影响来看,首先贸易顺差能刺激国内的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贸易顺差越高,意味着世界市场对该国商品的需求就越高,在外贸乘数的作用下,经济增长的规模往往能数倍于净出口的规模。其次,有助于创造就业机会,提升一国的就业水平。第三,顺差能够增加一国的外汇储备,使其具有良好的国际清偿能力,提高对外融资能力;也可增强外资企业的信心,提升引进外资的能力。第四,增强抗击经济全球化风险的能力,有充足的外汇在外汇市场进行操作,维持本币汇率稳定,应对国际金融风险

但贸易顺差并不是越高越好,过高的贸易顺差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意味着经济的增长对外依存度过高。首先,外汇储备过多会造成资金的闲置浪费,不利于本国经济发展;储备货币汇率下跌时,外汇储备会遭受损失;一国的外汇储备增加,本币发行也必然相应增加,从而产生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本币若是可兑换的货币,贸易顺差将使外汇市场上对本国货币求大于供,易受投机冲击;本币面临升值压力,使出口处于不利的国际竞争地位。其次,加剧国际贸易摩擦。中美贸易摩擦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中国对美国巨额的贸易顺差。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WTO成员中被反倾销最多的国家。第三,巨额的贸易顺差如果是靠出口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低收益的方式生产的产品,长期来看该国会在环境和资源方面付出巨大的代价。

(五)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TOT)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每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交换多少单位外国进口商品的比例,或者是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是用来衡量一国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重要指标。由于进出口商品种类繁多,难以直接用进出口商品的价格进行比较,所以贸易条件通常用贸易条件指数来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

当贸易条件指数大于100,表明该国贸易条件改善,即同等数量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比基期更多的商品;反之,则视为贸易条件恶化。

(六)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Degree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同期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了准确表示一国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赖程度,通常又将对外贸易依存度分为进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反映一国市场对外的开放程度,出口依存度则反映一国经济对外贸的依赖程度。一般来说,对外贸易依存度越高,表明该国经济发展对外贸的依赖程度越大,同时也表明对外贸易在该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重要。如表1-3所示,中国香港和荷兰的经济就高度依赖于对外贸易。中国和美国均为贸易大国和经济大国,中国经济对贸易的依赖程度要高于美国。

表1-3 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贸易依存度 单位:%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七)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各类进出口商品占整个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主要是由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自然资源状况和贸易政策决定的。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以进口初级产品为主,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特征则是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进口工业制成品为主。要确切的反映一国和地区甚至全球的贸易商品结构,首先就要对贸易中的商品进行分类。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联合国制定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SITC)。依据SITC分类,中国2018年初级产品出口额占当年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4%(见表1-4),而进口额占比则达到32.9%,其中占比最高的是SITC3,即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物质;中国近95%出口的都是工业制成品,其中SITC7(机械及运输设备)是最主要的出口产品,同时也是最主要的进口产品。

表1-4 2018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

续表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专栏1-2

SITC和HS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是用于国际贸易商品的统计和对比的标准分类方法。现行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是于1950年1月12日由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正式通过的,目前为世界各国政府普遍采纳。SITC采用经济分类标准,即按原料、半制成品、制成品分类并反映商品的产业部门来源和加工程度。该标准目录使用5位数字表示,第1位数字表示类,第2位数字表示章,第3位数字表示组,第4位数字表示分组,第5位数表示项目。截至2006年,该标准经历了4次修改。根据第4次修改(即SITC Rev.4),该分类法将商品分为10类,67章,262组,1 023个分组和2 970个基本项目,几乎包括了国际贸易所交易的所有商品(见表1-5)。(www.xing528.com)

表1-5 国际贸易标准的商品分类情况

续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SITC是国际上通行的商品分类方法,为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用,但是中国采用的是由海关合作理事会(世界海关组织)主持制定的《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简称《协调制度》,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HS)。HS也是目前国际上应用广泛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制度。中国海关从1992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以HS编码为基础编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2008年HS编码将商品分为22类、98章、1 244个税目及5 022个子目,编码共有10位数。22类的名称分别是:

第一类:活动物;动物产品(第1—5章)。

第二类:植物产品(第6—14章)。

第三类: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精制的食用油脂;动、植物蜡(第15章)。

第四类: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烟草及烟草代用品的制品(第16—24章)。

第五类:矿产品(第25—27章)。

第六类: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第28—38章)。

第七类:塑料及其制品;橡胶及其制品(第39—40章)。

第八类:生皮、皮革、毛皮及其制品;鞍具及挽具;旅行用品、手提包及类似容器;动物肠线(蚕胶丝除外)制品(第41—43章)。

第九类:木及木制品;木炭;软木及软木制品;稻草、秸秆、针茅或其他编结材料制品;篮筐及柳条编结品(第44—46章)。

第十类:木浆及其他纤维状纤维素浆;纸及纸板的废碎品;纸、纸板及其制品(第47—49章)。

第十一类: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第50—63章)。

第十二类:鞋、帽、伞、杖、鞭及其零件;已加工的羽毛及其制品;人造花;人发制品(第64—67章)。

第十三类:石料、石膏水泥石棉云母及类似材料的制品;陶瓷产品;玻璃及其制品(第68—70章)。

第十四类:天然或养殖珍珠宝石或半宝石、贵金属、包贵金属及其制品;仿首饰;硬币(第71章)。

第十五类:贱金属及其制品(第72—83章)。

第十六类:机器、机械器具、电气设备及其零件;录音机及放声机、电视图像、声音的录制和重放设备及其零件、附件(第84—85章)。

第十七类:车辆、航空器、船舶及有关运输设备(第86—89章)。

第十八类:光学、照相、电影、计量、检验、医疗外科用仪器及设备、精密仪器及设备;钟表;乐器;上述物品的零件、附件(第90—92章)。

第十九类:武器、弹药及其零件、附件(第93章)。

第二十类:杂项制品(第94—96章)。

第二十一类:艺术品收藏品及古物(第97章)。

第二十二类:特殊交易品及未分类(第98章)。

(八)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亦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这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的影响。2018年,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欧盟,欧盟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地,美国则是中国最大的出口目标市场。近年来,东盟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日益密切,已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目标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见表1-6)。

表1-6 2018年中国对外贸易国家(地区)结构 单位:%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