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坚持自力更生,大力发展农田基建

坚持自力更生,大力发展农田基建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8年的农业大会战,纵观茶陵田土山水的变化,谁也不能否认,这是变化最大的时期。全县人民发扬革命老根据地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团结战斗,大打治山治水治土歼灭战,在农田基本建设上,做到了田、土、山、水、林、路等综合治理。从会战一开始,针对阻碍农业发展的实际,首先抓了“水”,解决干旱死角。这些水利工程的完成,使全县旱涝保收面积从原来58%提高到80%,在治水的同时,治山战斗也在进行,茶陵有山地面积262万亩。

坚持自力更生,大力发展农田基建

8年的农业大会战,纵观茶陵田土山水的变化,谁也不能否认,这是变化最大的时期。可以说,这8年是不平凡的8年,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8年。全县人民发扬革命老根据地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团结战斗,大打治山治水治土歼灭战,在农田基本建设上,做到了田、土、山、水、林、路等综合治理。从会战一开始,针对阻碍农业发展的实际,首先抓了“水”,解决干旱死角。1973年至1974年,全县动员1.9万人上阵,在秩堂新建了东坑水库,同时,还组织力量完成岩口、龙头中型水库及茶安灌区配套工程,增加浇灌面积10万亩;1975年,在国家的支持下,县内自筹资金,群众投劳,在洣水上游铁甲山拦河筑坝,新建龙下青年电站,装机容量达1.26万千瓦。除兴建中型水库工程外,各地还兴建了小(1)型和小(2)型水库,沿洣江社队发动群众筑堤防洪。平水龙星洲改河造田工程,全县组织3万人进行大会战,搬动150万土石方,新开了一条长达2300米,能过3000立方米流量的河床,造田500亩,为根治洣江河树了样板。这些水利工程的完成,使全县旱涝保收面积从原来58%提高到80%,在治水的同时,治山战斗也在进行,茶陵有山地面积262万亩。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县森林覆盖面积占65%,由于1958年大炼钢和“文革”期间乱砍滥伐,使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8年会战中,发动群众垦山造林,共造林44.75万亩,使全县75%的荒山得到绿化。再就是发动群众开挖“三圳(灌水、排水、撇洪圳)一吉口”,降低地下水位,并采取黏土掺沙、沙土掺泥、发展绿肥、增施有机肥等办法,改良低产田,提高地力。1975年,全县建设“三圳一吉口”水田8.7万亩,造方格田(园田化)4.5万亩,8年共造田12.7万亩,扩大耕地面积7万亩(包括旱土),这些对增加粮食产量起了良好的作用。除治水、治山、治土外,还发动群众兴修乡村公路47条,计244公里。全县357个大队通车的达320个,占89.6%,通机耕道的生产队占70%。所有这一切,为加快全县农业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