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湘潭县楠竹山公社北岸大队推广杂交水稻的经验:1980—1981年

湘潭县楠竹山公社北岸大队推广杂交水稻的经验:1980—1981年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北岸大队,我们一是组织种双季稻早晚稻双千斤百亩模式试验田,二是在经营管理上推广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年全大队1160亩稻田,有800亩田种上了杂交稻,全年粮食增产11.5万斤,比上年增长28%。我写的《湘乡县太平公社包产到户的调查报告》为湘潭地委和专署农办刊用,得到了一致好评。到1982年2月,湘潭地区已全面推广了以包产到户为主的各种联产承包责任制。

湘潭县楠竹山公社北岸大队推广杂交水稻的经验:1980—1981年

在北岸大队,我们一是组织种双季稻早晚稻双千斤百亩模式试验田,二是在经营管理上推广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工作组驻点的两个队实际上是搞的包产到户,向上面汇报说是联产到组,结果获得特大丰收。1980年全大队1160亩稻田,有800亩田种上了杂交稻,全年粮食增产11.5万斤,比上年增长28%。我驻点搞包产到户的罗河埧生产队,112亩稻田,早稻亩增50.5公斤,晚稻亩增106公斤。全年增产1.7万公斤,增长36.4%,实现了双季稻一年亩增150公斤的大丰收,100亩双杂模式田全年亩产1000公斤。这些成绩当时引起了省、地、县领导的高度重视。1981年,我从农业局调到地区农办,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湘乡县太平公社调查包产到户。大量事实表明,包产到户好得很。我感到只有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才是真正找到了适合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最好形式、最好的经济体制。我写的《湘乡县太平公社包产到户的调查报告》为湘潭地委和专署农办刊用,得到了一致好评。从此我们大胆抓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到1982年2月,湘潭地区已全面推广了以包产到户为主的各种联产承包责任制。可以说,包产到户推广到哪里,就增产到哪里。紧接着我们认真抓了家庭双层承包责任制的不断完善,直到1986年6月全国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

20多年的实践证明:人民公社化运动总的来讲,是一个完全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经济体制变革。但期间我通过参与办点体验到:中国的农民是世界上最勤劳、最能忍耐、最为优秀的劳动者,只要你不瞎折腾、瞎指挥,他就能创造出财富;如果有较好的政策、正确的引导,他就能创造出奇迹。所以,结论应该是:瞎指挥不如不指挥,不指挥则不如正确的指挥。理论、政策的正确与否,事关全局,事关民生,事关国力的兴衰。切记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www.xing528.com)

(作者系湘潭市农业局原局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