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团结协作,治水治山——湘潭县的成功之路

团结协作,治水治山——湘潭县的成功之路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民被龙江大队农民那种舍己为人、堵江送水的风格感染,因而互相支持,团结战斗。靠以王文清、郝诚为首的县委的巨大魄力和严密组织,靠全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湘潭县干出了惊人的大事。如今,人们觉得,湘潭县连续8年成为全国粮食先进县、先进县标兵,仍得益于学大寨时期打下的农田水利建设的牢固基础。

团结协作,治水治山——湘潭县的成功之路

学大寨运动中,修大型撇洪渠,一区出动几万人上山造林,公社组织几千人上山,“大兵团作战”搞劳动力“平调”,是非至今争论不休。但当时靠学毛主席著作、看京剧《龙江颂》,也起一定作用。农民被龙江大队农民那种舍己为人、堵江送水的风格感染,因而互相支持,团结战斗。

1970年,中路铺区组织修向阳渠、朝阳渠,非受益的石潭坝公社民兵表示:在荣誉面前要让,在任务面前要抢,人家干二万五(方),我们也干它二万五(方)。茶恩寺公社双江大队远离渠道15公里。区里决定,非受益社、队只上20%的劳力。修渠战斗打响后,他们却上劳力50%。他们说,过去双江大队十年九旱。1970年春全公社13个大队社员都来帮忙,修起能容70万方水的大岩水库,实现了旱涝保收。如今修朝阳渠、向阳渠,大家都有责任,要出力。没有上渠的老老少少,便白天上山伐竹,晚上削篾织箢箕。双脚残废的尹自然在林场干了5个月,织箢箕600多担。全大队将织的1.5万多担箢箕送到了工地。

一处兴工,八方相助。朝阳渠进入紧张施工阶段时,酃县县委领导前来中路铺区慰问,送来箢箕1300担,扁担600根,锄头把500根。

靠以王文清、郝诚为首的县委的巨大魄力和严密组织,靠全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湘潭县干出了惊人的大事。1972年6月3日,《湖南日报》以整版图片报道了湘潭县的先进事迹。文章指出:湘潭县“在短短几年时间,山水田土大变样:一道道新筑的大堤,一条条新修的渠道,一层层新开的梯土,一片片新造的幼林,一块块新建的田园,正在构成一幅最新最美的图画,显示出社会主义大农业的雄伟气魄,闪耀着大寨精神的灿烂光辉。农业连年获得丰收,1971年比1970年增产粮食1.3亿多斤,平均亩产889斤,多种经营也有较大的发展,成为我省农业学大寨的典型”。(www.xing528.com)

如今,人们觉得,湘潭县连续8年成为全国粮食先进县、先进县标兵,仍得益于学大寨时期打下的农田水利建设的牢固基础。

(作者系湘潭县党史办原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