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民缪自安:致力于黄麻生产和研究的农业劳模

农民缪自安:致力于黄麻生产和研究的农业劳模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半辈子,他把精力几乎全都用在黄麻种植上,致力于黄麻的生产和研究,被评为全国农业劳模,湖南省麻类研究所聘其为研究员。1955年华容县试种黄麻,缪自安第一个响应。他第四次被评为省农业劳动模范,同时被湖南省麻类研究所聘为研究员。

农民缪自安:致力于黄麻生产和研究的农业劳模

黄玉

缪自安,华容县鲇鱼须镇湘北村人,1904年出生于一个贫寒农家,未进过学堂门,12岁帮人看牛,后靠种佃田兼做货郎谋生。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担任过梅田乡农会副主席,1954年任湘北农业合作社技术主任,195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半辈子,他把精力几乎全都用在黄麻种植上,致力于黄麻的生产和研究,被评为全国农业劳模,湖南省麻类研究所聘其为研究员

华容是洞庭湖区的农业大县,新中国成立前生产力极为低下。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尽快解决温饱问题,农业最主要任务是多产粮、棉、麻。全县大力兴修水利,尽量扩大耕种面积。在水利设施初具规模,能扩种粮棉麻的湖滩河洲山洼被充分利用之后,怎样提高单位产量又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摆在大家面前。

有着农耕文化传统的青年农民缪自安,为富社、富国积极劳动,把智慧的目光投向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和土地上的庄稼,爆发出浓厚的科学种田热情,在洞庭湖区这片沃土上大显神通,在推行科学种麻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全县科学种麻的领头雁。

1955年华容县试种黄麻,缪自安第一个响应。他学习浙江经验,开始在1.243亩地上搞试验,打破传统方法,改撒播为条播,亩产精麻214.25公斤,破全省纪录,年底出席省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被省人民政府评为黄麻劳模。缪劳模胜不骄,败不馁,把荣誉作为鞭策,进一步摸索、研究,总结出易地轮作育苗移栽、黄麻留种、齐地砍麻、稻田浸麻、人工剥麻等一系列黄麻高产丰收经验。1956年,他种的1.689亩黄麻,亩产精麻368.15公斤,突破国内黄麻亩产最高纪录,被评为全省甲等劳动模范。1957年1月,他被推选出席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大会,获农业部颁发的金质奖章,受到毛泽东、王震、廖鲁言、许德珩等中央领导人接见。(www.xing528.com)

1958年春夏间久雨不晴,到了“立夏”黄麻还不能播种,很多社、队想放弃种麻。缪自安心急如焚,但他毫不动摇,几天几夜想主意,最后决定采取“边播边盖边理水”的措施,打破下雨不能播种的常规,完成了播种任务,闯过了“雨水关”。这年,他的11.12亩试验田亩产壳麻5647.35公斤,又一次刷新全国黄麻高产纪录,第三次被评为省农业劳动模范,二上北京参加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1959年,缪自安在探索黄麻高产实践中,大胆创造和采用育苗移栽技术。由撒播到条播,由条播到移栽,这是两个飞跃。再配上中耕除草,壅土培节,分期追肥,趁早防治病虫等技术措施,在当年百日不雨的严重干旱情况下,他主持培育的28亩黄麻,平均亩产壳麻933.5公斤。其中他的1.498亩丰产田,平均株高3.4米,最高的达4.4米,平均亩产壳麻2353公斤。他第四次被评为省农业劳动模范,同时被湖南省麻类研究所聘为研究员。

此后的20多年,缪自安一直致力于黄麻的高产研究,总结了一套科学种麻经验,普及全县及江南有关县市,为黄麻种植的稳产、高产作出了杰出贡献。现在,华容县的黄麻生产已成为一大支柱产业,使历来的鱼米之乡又加上一个“棉麻之乡”称号。

(作者单位:岳阳市委党史研究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