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要的伟人:劳模与劳模精神

重要的伟人:劳模与劳模精神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劳模是优秀劳动者的代表,劳模精神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劳”表示劳动,这是劳模的基本前提。劳动模范分为全国劳动模范与省、部委级劳动模范、市级劳动模范和县级劳动模范等。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及劳动模范,并用较多篇幅论述劳动模范的历史贡献和劳模精神的宝贵价值。

重要的伟人:劳模与劳模精神

劳模是优秀劳动者的代表,劳模精神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职业道德在规范劳动者职业行为、提高劳动效率、提升劳动者职业素质等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结合劳模精神,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对当代大学生和劳动者的职业发展意义重大。

(一)劳模的基本内涵

劳模,即劳动模范。劳模有两种定义,第一种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成绩卓著的劳动者,经职工民主评选,有关部门审核和政府审批后被授予的荣誉称号;第二种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不同历史阶段,为调动和激发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创造性、历史主动精神,通过发现并开展选树先进典型活动而造就的优秀人物。“劳”表示劳动,这是劳模的基本前提。“模”体现了一种“示范”和“楷模”的价值导向,一种可近、可亲、可信、可学的榜样作用。“劳模”是对生产建设中先进人物的一种崇高称号,以表彰劳动中有显著成绩或重大贡献,可以作为榜样的人。

劳动模范分为全国劳动模范与省、部委级劳动模范、市级劳动模范和县级劳动模范等。一些大企业也评选企业劳动模范。另外,“五一劳动奖章”和“五一劳动奖状”是中华全国总工会为表彰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中取得显著成绩,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而授予的荣誉称号,是中国劳动者最高奖项之一。

(二)劳模的社会贡献

在国家建设发展中,劳模是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在他们身上体现着社会对某一类劳动方式、劳动精神的最高评价。劳模是先进生产力、先进生产关系的优秀代表,也是先进文化的优秀代表。同时,劳模及其群体也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社会支柱、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劳模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奉献精神为国家经济建设默默无闻地作出贡献,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推动着社会进步,以自己的崇高思想和先进事迹为全国人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和光辉的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及劳动模范,并用较多篇幅论述劳动模范的历史贡献和劳模精神的宝贵价值。2013年以来,他先后指出,“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一代又一代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是祖国和人民的骄傲”“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楷模”“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这充分肯定了广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始终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始终高度重视发挥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重要作用。”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出中共中央对劳动模范成绩的高度认可,对劳动模范的殷殷关怀。

(三)劳模精神的时代价值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劳模始终是彰显革命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一面旗帜,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带头羊,始终是催人奋进的时代领跑者,劳模精神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

1.国家层面

劳模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国梦是强国之梦,是实现国家富强之梦。推动事业发展、实现美好蓝图,要依靠全体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脚踏实地劳动,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才能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从而实现国家发展。劳模精神是引领中华民族发展的先进的、科学的、文明的思想道德和价值取向,代表的是优秀的价值观道德观,展示的是中华民族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崇高品格,体现的是中华民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

2.社会层面

劳模精神有利于营造崇尚劳动的浓厚氛围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榜样蕴藏无穷力量,精神激发奋斗意志。劳模的最大价值在于给广大职工群众精神上的感染和鼓舞,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劳模精神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闪烁着时代发展的光芒,为社会发展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有利于进一步激发人们心中蕴藏的道德热情,提升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尊重劳动、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思想意识;有利于营造社会良好的劳动氛围,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发展。劳模精神已经逐渐得到全体劳动人民的认同,各行各业都掀起了学劳模、做劳模的新风尚。

3.个人层面

劳模精神可以感染并引领广大劳动者勤奋做事、勤勉为人、勤劳致富,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依靠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辛勤劳动、继续奋斗来实现。加强劳动教育,培育青少年深厚的劳动情怀,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至关重要。

黄文秀——把青春和生命献给脱贫事业

在2020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点赞了一些“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的英雄,这些英雄中就有把青春和生命献给脱贫事业的黄文秀。这不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点赞她,在此之前,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文秀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并强调: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黄文秀生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2016年,她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家乡百色工作。2018年3月,黄文秀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到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埋头苦干,带领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2019年6月16日,黄文秀周末回田阳县看望病重手术不久的父亲后,当日暴雨,她心系所驻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连夜开车返回工作岗位,途中遭遇山洪暴发,不幸遇难,年仅30岁。黄文秀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成长起来的优秀青年代表,是在脱贫攻坚一线挥洒血汗、忘我奉献的基层党员干部的缩影。2019年7月17日,中华全国总工会追授黄文秀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资料来源:求是网,2020-05-01)

点评:劳模始终是彰显革命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一面旗帜,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带头羊,始终是催人奋进的时代领跑者,无时无刻不在感染和激励着我们。

(四)劳模精神的内涵(www.xing528.com)

据新华社2020年11月24日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24字劳模精神是对劳模们崇高精神的全面概括,也是引领各行各业劳动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指引。

1.爱岗敬业、争创一流

爱岗敬业是爱岗与敬业的总称。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工作岗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没有价值大小之别。敬业,就是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忠于职守,把职业当事业。爱岗和敬业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爱岗是敬业的基石,敬业是爱岗的升华。

争创一流是一种积极奋发的精神风貌,是一种凝心聚力的目标追求,可以内化为每个人的工作动力之源。劳模们积极参加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活动,充分焕发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创造一流的工艺、一流的质量、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跃升。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是劳模的奋斗目标,是劳模精神的本质特征。劳动模范用自身模范行为带动广大群众立足本职、尽职尽责、精益求精,在平凡工作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

全国劳动模范李素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座右铭,真诚、热情地为乘客服务,被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全国劳动模范李斌自主设计了刀具,改进工装夹具,先后开发新产品55项、工艺攻关210项、加工工艺编程1500多条,直接创造经济效益830多万元。

2.艰苦奋斗、勇于创新

艰苦奋斗是一种精神追求、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劳模的艰苦奋斗精神是综合性、全方位的“精神链”,渗透、贯穿于劳模精神的各个方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应该进一步发扬光大。劳动者需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

勇于创新的精神是各行各业创新精神的总结,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很多职工看来,技术创新是专家、技术人员的专利。其实,普通职工经过反复研究同样可以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新技术。一线工人将科学家的实验成果、工程师设计的图纸变成现实的产品,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是劳模的精神风貌和品质体现。全国劳动模范马军武和妻子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以哨所为家,23年风雨无阻地在20多公里长的边境线上从事巡边、护林、守水任务,从未发生一起违反边防政策的事件。全国劳动模范孔祥瑞坚持学习、坚持实践、坚持创新,从一名只有初中文凭的码头工人,成长为一名享誉全国的“蓝领专家”。他主持开展的技术创新项目200余项,创造效益过亿元,多个项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3.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淡泊名利是以超脱世俗、豁达客观的态度看待一切。劳模具有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优秀品格,把为理想奋斗当作人生快乐的源泉,用高尚的理想和情操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努力实现人生价值。许多劳模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并且能做到清心寡欲、淡泊名利、脚踏实地地实现人生理想和生命价值,成为广大职工和全社会尊敬的先进劳动者。

甘于奉献是指为了维护社会集体利益或他人利益,个人能够自觉地让渡、舍弃自身利益的一种高尚品格,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自强不息的精髓。奉献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无论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奉献永远是鼓舞和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是劳模精神中凝结的恒久不变的核心价值和内在动力,体现了他们不求索取、不为名利的精神品质。申纪兰曾于1952年、1978年、1989年三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54年她提出男女同工同酬的权利,后来被写入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她当选山西省妇联主任时,郑重地向组织提出:“我永远是一个普通农民,不领工资,不转户口,不定级别,不配专车。”申纪兰生活拮据,每年除了国家的一点补助和村里的几百元补贴外,她的收入主要依靠1亩4分责任田,其他贴补她一概不要。她对此有一个朴素的解释:“党员干部的本色是啥?是劳动,是奉献,是服务。”

习近平会见四川航空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全体成员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专门邀请四川航空“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全体成员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周年招待会。

习近平表示,5月14日,你们在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然发生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紧急状况,这是一种极端而罕见的险情。生死关头,你们临危不乱、果断应对、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119名旅客生命安全。危难时方显英雄本色。你们化险为夷的英雄壮举感动了无数人。得知你们的英雄事迹,我很感动,为你们感到骄傲。授予你们“英雄机组”“英雄机长”的光荣称号,是当之无愧的。

习近平强调,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危急关头表现出来的沉着冷静和勇敢精神,来自你们平时养成的强烈责任意识、严谨工作作风、精湛专业技能。你们不愧为民航职工队伍的优秀代表。我们要在全社会提倡学习英雄机组的英雄事迹,更要提倡学习英雄机组忠诚担当、忠于职守的政治品格和职业操守。

习近平指出,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千万个英雄群体、英雄人物。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就是要把非凡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工作岗位上,体现在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上。

四川航空“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全体成员分别是:飞行机组责任机长刘传健、第二机长梁鹏、副驾驶徐瑞展,客舱乘务组成员毕楠、张秋奕、杨婷、黄婷、周彦雯,航空安全员吴诗翼。为表彰他们成功处置“5·14”事件,6月8日,中国民航局和四川省政府授予川航3U8633航班机组“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称号,授予机长刘传健“中国民航英雄机长”称号。

(资料来源:央广网,2018-10-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